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白圭志

This ebook is for the use of anyone any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st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t no cost and with almost no restrictions whatsoever. You may copy it, give it away or re-use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License included with this ebook or online at www.gutenberg.org . If you are not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you will have to check the laws of the country where you are located before using this eBook.

Title : 白圭志

Author : active 1836 Xiangchuan Cui

Other : Ling Fu

Release date : October 25, 2008 [eBook #27023]
Most recently updated: January 4, 2021

Language : Chinese

Credits : Produced by Shi Ting Ling

*** START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白圭志 ***

Produced by Shi Ting Ling

白圭志

第一回 小梅村衡才施德 大江口方山遇孩

詞曰:暑往寒來春又至,四時運轉不窮。兩輪日月照乾坤,生出多少事,須臾便成空。 童年斯壯壯斯老,幾回柳綠桃紅。光陰似箭不長存,早醒青雲志,休戀春霄夢。

話說古往今來,世事無窮。然鑒史之外可傳者,百難舉一矣。

大明時,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小梅村。有一富翁,姓張,字盈川,當時善人也。客湖南 ,子二,長名博,字衡才﹔次名高,字昆山,俱隨父客湖南。盈川於湖南病卒,二子扶柩歸 。纔數里至前陽山坡,柩槓齊斷,後數十人不能抬,祇得買此地安葬。   二子居喪三年畢,歸家奉母。母李氏囑二子曰:「我死後,當移我柩合葬於爾父墓側。 」二子如命,後遂葬母於湖南前陽山。

父母俱亡,其弟乃謂張博曰:「父母遠葬千里,弟當立業於彼,庶不失祭掃。然祖宗丘 墓均在吉水,慎終追遠,弟又不能兩全。不若兄回吉水,弟則永居湖南,方不失木本水源之 思。」博善其言,乃從之。於是兄弟分居,各富且貴焉。

且說張博,自幼聰明。最肯濟困扶危,恤孤拎貧。積豐年之粟,救凶歲之飢。當時遠近 皆感其德,盡稱為張員外。娶妻何氏,即同邑孝廉何舒公之女。舒公生二女,此其長也。其 次女嫁白雲村,姓夏名松,字孟賢者為妻。二女皆有淑德,人稱為何大姑、何二姑。

夏松自幼客蘇州,與張博最契。歸娶後,即將家眷帶往蘇州。   卻說張博家資巨萬,莊田四十餘處。一連十三年,年歲豐熟。博家之粟,疊積如山。   忽一年江西大旱,河中絕流,田土失種。然因連年歲豐,人皆有餘,尚不覺荒。明年復 如是,於是人皆有飢色。博乃將所積之粟,分濟群生。遠近投食者均得安飽。祇是博年四十 ,未生子女。一日晝寢,夢一人金盔金甲,手執紅旗。厲聲叫曰:「爾本無嗣。上帝察爾功 德浩大,今使少微星以接爾後。」將手一拋,見一星自袖中出,其大如斗,清光滿室。驚覺 乃將所夢與妻言。其妻何氏曰:「妾連日身子不快,想已懷孕矣。」於是二人暗喜。

明年果生一子,秀美非常,產時異香滿室。明年冬又生一女,皆不凡之品。其子取名朋 祖,字庭瑞,其女取名蘭英。自是,張博燕居無事。一日有客拜訪,博出迎接。見其人衣巾 樸素、春風滿面。同入客堂,禮畢坐定。然後詢知來由,乃同姓兄弟也。名宏字毓秀,自幼 飄蕩江湖,未能成立。近日歸家,故來拜訪。

博留宏晝飲,席間見宏言辭謹慎,甚悅之。當時辭去,自此常來閑談。假作殷勤之狀,
張博愈加愛惜。

一日謂宏曰:「吾友夏松在蘇州,生意頗好。吾當薦賢弟到彼,或者可以發跡,亦末可
知。」宏起謝曰:「得蒙提舉,幸莫大焉。」博遂寫了薦書付宏,又贈與路費數金。

宏臨起身,乃來博家辭行,博留飲於書屋。席間宏笑曰:「弟往蘇州,不須一月。吾兄 閑坐家中,未免寂寞,何不同往一遊?」博念夏松亦切,一時高興,遂願同往。於是收拾鋪 蓋與宏同行,身邊更不帶一人。

不尚一月,已到蘇州,夏松接著甚喜。張宏在松店生意。張博嬉游幾日,遂辭歸。何二
姑恐博冷淡,乃與夫夏松商議,原著張宏送歸。

於是博與宏僱過快船歸家,船戶處皆言是同胞兄弟。宏因見博衣箱內有珍珠手串,價值
萬金,遂有意謀害,頓起不良之心。

不數日,船至南康,即令船戶將船灣入朱子壋內。宏乃進城,買些酒肉菜蔬,暗製毒藥
,藏於袖中。轉到船上將菜蔬烹熟,與博對飲甚歡。

宏假意曰:「兄酒量甚微,宜少飲些。」博曰:「愚與賢弟共飲,可謂酒逢知己。當此壯 年,何必介意。」宏曰:「兄既喜飲,弟亦當盡一醉。」於是二人開懷暢飲,博醉,乃伏几而 睡。於是,宏乃將毒藥暗置於餘酒中,乃叫曰:「兄醉矣,可飲盡餘酒,以便收拾安睡?」博 即一飲而盡。宏乃收拾碗盞,以及開鋪,扶張博安睡。自己亦連忙就寢,假作睡著。

未幾,博大叫曰:「痛死我也。」宏在前艙,總不答應,驚起船戶近前,但見博七孔流血 。船戶急出前艙,叫醒張宏。宏近前看時,博氣已絕矣。宏慌忙奔出船頭,大叫救命。驚出同 幫客商,問其故。宏曰:「船戶適間害死我哥哥,又來前艙害我。幸我得免於難,幾乎性命不 保。」引得同幫客人俱來。

看時,果見張博死於非命。宏曰:「敢煩列公,做個見證。明日進城報明,一張便了。」 嚇得那船戶叫冤,內中一老客認得此船戶者。乃勸曰:「此位船家,老夫向來相識,不是謀財 害命之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要冤了好人。」宏乃借此話轉口曰:「我看老板 果然忠厚,祇是我哥哥頃刻如此,必然總有冤枉。我若不報明,如何見我嫂嫂?」言畢,抱尸 痛哭不已,眾人苦勸方息。

天明,入城買取棺木,殯殮畢。暗藏過珍珠手串,遂開船望吉安進發。一路假意傷悲,將
此一段冤情拋過天外。

船至吉水,張宏先到博家報喪。時何大姑正在閑坐,見張宏身穿白布衣大哭而來。見了大姑
,遂哭拜於地下,曰:「兄長同我自蘇州轉身,不料來到南康,霎時無病辭世矣。」

大姑聞言大叫一聲,昏絕於地。宏急救醒,痛哭不已。宏乃使其僕同往,迎柩至花園中暫停 。遠近聞知,莫不痛慘。其妻何大姑一連三日,點水不進。諸凡事務,任從宏主持。博家親友俱 謂宏是個好人。

喪事既畢,何大姑乃用宏主持家事。四十餘處莊田,盡是張宏掌管。宏於中取利,不到兩年
,妻奴田屋皆有。

宏在湖南時,與人妾私通,生有一子。宏乃帶歸撫養,已三歲矣。因其眉清目秀,遂取名美
玉,不題。

卻說何大姑在家,悶苦不過,步出門前。遠見一乘小車推一婦人,車後一人相隨,直抵門前
。視之車上婦人,乃妹子何二姑,車後隨人,乃妹夫夏松也。

原來,夏松自蘇州搬家眷歸。當下大姑接入廳上,二姑先自流淚。大姑問其故,二姑泣曰: 「妹生一子,年已三歲。不料昨至大江口,遇一眸旋風將船帆吹落,妹懷抱小兒,把持不住,連 小兒失落水中。賴水手將妹救起,小兒不知所向,想已葬於魚腹矣。」言訖大哭,夏松一旁勸解 ,大姑又相抱痛哭。

正不能解,車夫便催作起身,二姑祇得告辭,曰:「適間妹自船上來,船現在谷川等侯,今 日要趕到家中。」大姑不好相留,泣送出門。

夏松當日到家,因失子不樂,自此看破世事,更不出外經營。
卻說南康府星子縣,有一人姓武名英,字方山。自幼讀書,由科甲出身宮至福建漳州道,其
人居官清正,年六十無子。妻劉氏早故,繼取孫氏,亦不生育。因思年老無子,居官何益。且家
資富厚,思欲享太平之福,乃上表告老。帝准其表,即行收拾,僱船歸家。

由贛關而下,船到大江口。遠見一群鳥鵲擁著一物,浮於江面。空中百鳥翩翻,聲聞四野。 方山忙令船戶打撈起來,卻原來是一嬰孩也。年約三歲,兩朵白眉,四體不凡。方山抱在懷中大 喜曰:「此天賜我奇兒也!」因名之日奇兒,遂帶歸南康養育。卻原來此子,即夏松之子也,其 妻孫氏甚愛之。後延師讀書,穎悟過人,人稱之為武公子。不在話下。

又數年,何大姑之子庭瑞年已七歲。張宏養成美玉,年亦七歲。宏乃請一先生誨庭瑞、美玉
之書。先生乃同邑名士,姓陳名德操。

庭瑞之妹蘭英,亦同學書。其女不帶耳環,不穿女衣。雖然札腳,亦套之以靴。常自言:
‘身為女子,志勝男兒。’鄉中人,多不知其為女子者。

當下二子一女讀書,俱各聰敏,先生甚奇之。不尚三年,皆善詩文。適逢縣考,先生命庭瑞
、美玉赴試,蘭英亦要同往。正是:

男子英才正欲發,媳娥錦繡已將成。
未知蘭英同往赴考否,且聽下回分解。

人之富貴,必得其德、必得其地、必得其人矣。苟非其人,不成其德﹔非其德,不得其地﹔ 非其地,則不成其為富貴矣。而張者,天賜其地,而後發其人﹔發其人,而後成其德。由是觀之 ,吾人之處世,可不以德為心哉。

今人分居,多因妒恨。而博與高是天使其分居也,一則慎終,一則追遠。遂皆遙映發積,真
令人想其情而嘆其事矣。

衡才濟困扶危,恤孤憐貧。人皆願其福也,壽也。誤交一張宏,身被其害,讀者恨不食宏肉矣
。反無人知覺,於中順手取利,倒使諸閑人氣殺。

大凡能感人者,必有一番忠厚、一番小心。如宏之惑衡,何等殷勤。然衡非等閑人也,惑他人
則易,惑衡才則難,乃竟為其所惑矣。吾人之交濟往來,可不慎歟。

張宏未毒衡才之先,人皆見其忠厚。既毒衡才之後,人不知其狼奸。及扶柩歸葬,儼然一忠厚
人也。讀者至此,必疑作者冤張宏,而作者實由後文之見於夢也。

若使張宏果然誠實,衡才必竭力提舉。其發積甚易,何必作此狼心,自取喪身之禍也。且半生 經營,不能賺及分厘。今既得地,反生奸謀,其不知足乃至於此。今不知足者常多,但不宜效張宏 耳。

方敘衡才遇害,接敘夏松失子。既敘夏松失子,又敘方山得子。此二家之悲,而一家之喜者也
。方山之無子而得一子,何氏之哀夫而亦有一子,惟夏松有子至失。以此較之,則夏松更可悲夫。
江中風浪常多,當大江口之風浪,則利一害一。所以然者,實此子該作兩姓人耳。且有群鵲渡
於水中,此則人所罕見者,其不凡之品可知矣。

夏松因白眉而奇之,方山亦因白眉而奇之。假使其眉不白,則當日無所奇,而後文亦元所見矣 。

第二回 絕張宏廬山從學 遇菊英月下訂盟

話說縣考將近,先生命庭瑞與美玉赴考。蘭英亦要同往,其母何大姑止之曰:「爾女流輩,怎 想去考試,連內外都沒有了。」蘭英曰:「娘道我是女兒,我偏不以女流自居。今番出考,總不落 他人之後。」其母軟弱,遂不禁止。

蘭英與庭瑞、美玉一樣打扮,三人同赴縣考。試後圓圖出,庭瑞舉了案首,蘭英第二,美玉卻 在四名,三人各自得意歸家。及府考,美玉舉了案首,庭瑞在第三名,蘭英居四。府縣考畢,祇待 學究到來。不料先生驟卒,庭瑞傷感不已,在家納悶。   一日,何大姑閑坐,庭瑞侍側。有老僕名新發者,進言曰:「昔先主人廣施恩澤,遠近皆沾其 德,尚然家資日富。先主人去世,毓秀叔理我家務。里人未得其澤,反受其算,我家資反不見盛。 向者,毓秀叔孤身一人。今則呼奴使婢,騾馬成群,其屋宇莊田不在我家之下,非算計我家之財耶 ?況其行為詐訛,若不早絕之,則我家之業必屬他所有矣。僕久欲進言,奈因小主人年幼,恐遭他 害故也。願主母裁處。」何大姑未及開言,庭瑞一傍接口曰:「新發之言是也。若非他下蘇州, 我爹爹亦不至身故於外矣,願母親早絕此人。」何大姑曰:「我乃女流,難以任事,憑爾便了。」 庭瑞曰:「新發是我家老僕,家事他無不知。況且為人老實,可將家事任之,必然始終盡美。」何 大姑依言,將家事付新發掌管,各處事務俱與張宏三面交割。張宏暗暗懷恨,自此不甚來往。   忽一日,美玉來尋庭瑞,說學憲將到,相邀同往考試。於是又與蘭英同往。及學憲到,先考吉 水。過了場後,學憲閱見三子文卷,十分驚喜,遂皆取入泮。庭瑞居一,美玉次之,蘭英第三。三 人喜不自勝,俟候學憲起身,然後歸家。   大姑謂蘭英曰:「爾以為嬉遊,今則名入泮宮,倘美玉露風奈何?」蘭曰:「母親無自畏也, 美玉與我同學,又與我同考。他泄我事,他自己得無干咎。」大姑心始安定。   且說美玉歸家,又邀庭瑞一處讀書。庭瑞實不耐煩。一日對大姑曰:「兒在家中,美玉牽長纏 擾,兒實不耐煩。今聞南康府廬山上,有白鹿書院,乃宋朝朱文公設教之所。於今作御學,先生乃 翰林院劉成翰掌教,兒將往從其學,願母親自珍貴體。」大姑曰:「爾欲往廬山學書,亦是美志, 到其間是必苦心,以求上達。」   庭瑞領命,遂帶了書僮來興兒同往。老僕新發送出十里之外,庭瑞矚之曰:「爾在家中,務宜 小心事奉主母,別無他囑。」新發領諾而歸。   庭瑞僱了船隻,順流而下。不數日到了廬山,與來興兒上圻。請人挑了書籍,直抵白鹿書院。 令來興兒送上名帖,謁過了先生,然後與諸同窗各敘年齒。   內中有一同年,也是去年入學。其入姓武,名奇兒,字建章,即武方山在大江口拾得之子也。 當下邀庭瑞到他房中坐談,講及翰墨,竟終日不能已,遂成文字知音。二人日則同食,夜則同榻。 每常終夜不寢,博論與義。又曰:「今年有科舉,勿使榜上無名。」先生見他志學如此,亦勤心教 誨。   一日,庭瑞謂建章曰:「兄曾娶否?」建曰:「未也,家君每為弟議婚,俱非姻緣。弟志必得 有才者,方稱此心。」庭瑞曰:「弟有一妹,年十四歲,亦曾讀書。其才雖不言高,卻與愚弟慌惚。 若不因門戶見鄙,願將舍妹相託。」建章大喜曰:「既蒙不棄,敢不遵命。但當歸請父命,然後方妥 。」正話間,忽一僕進來叫曰:「公子快些歸家,大老爺昨日陡然起病,十分沉重。夫人著我來趕公 子歸家。」建章聞言,即忙收拾歸家。   歸別時庭瑞問曰:「令尊翁有恙,不容不去。但是科場期近,兄幾時可來?」建章曰:「相煩 多等幾日,七月初旬準到。倘旬內不到,兄便不必等了。」言訖,長揖而別。及到了家中,因見父 親病重,恐庭瑞在書院等,故作書令其先往,並託為覓寓所。   時書院人俱赴科場去了,惟庭瑞一人獨自等候建章。及得了書信,便打點起身。雇了一隻快船 ,與來興兒望江省而來。將午開船,順風而來。   本日到了吳城,將船灣在望湖亭邊歇宿。時七月之中,暑氣正盛。庭瑞乃步出艙外納涼。是夕 月白風清,萬里如畫。正笑嗷間,忽聞鑼聲連響,一隻官船順風而來,灣入浜中。正與庭瑞之船隔 壁。那船上一面黃旗,大書「欽命湖南巡撫部院」。艙外旗幟分明,綠紗窗內,寶炬輝煌,異香飄 出。   忽然琴聲響亮,優雅盡妙。庭瑞竊聽之良久,乃止。聞窗內有女子曰:「小姐,請用茶。」須 臾,琴聲又作,有人嬌聲歌曰:

從吾所好今,琴與書。   身為女子兮,志並英儒。   夜宿長江兮,秋聲寂寂。   回首顧望兮,渺渺鄱湖。

歌罷琴息,庭瑞惊喜欲狂,暗思:「此必才女所作也。且其嬌聲雅韻,真使我魂飛天外,魄散 九霄」。欲待和他一韻,又恐諒動拖船上官長,反為不美。正尋思不了,亦命書童抱琴出艙來,彈 一《風求凰》詞。琴聲既罷,又聞那船上琴聲洋然,依韻而轉。庭瑞詩興浡然,自不能禁。遂高聲吟曰:

嫦娥何事夜彈琴,   彈出好音正有情。   窗內玉人多美伴,   可憐明月一孤輪。   吟罷自思:「不知窗內才人曾聽否,又不知肯憐我意否。」正想間,祇聽得那船內低聲和云:   窗外何人夜聽琴,   新詩分外更多情。   一輪明月當空照,   照出江中月一輪。

庭瑞聽罷,舞掌樂甚。乃暗磋曰:「若得此女一見,勝佔鰲頭百倍矣。」

正在痴獃之際,忽見他船上紗窗開處,一女子步出窗外。月光之下,淡妝得宜,笑容可掬。庭 瑞暗思:「此必和詩才女也。」女子走近船邊問曰:「相公深夜自詠,其樂如何?」庭瑞起身答曰: 「光風霽月之下,樂莫大焉。 請問小姐尊居何處,將欲何之?」女子曰:「妾非小姐,乃小姐之婢梅香也。我家老爺姓楊,號時 昌,家居江南。見任湖南巡撫,己上任半年了。我小姐因有小恙,所以落後,今船上祇有老爺差來 一老僕,迎接小姐的,今已睡著。請問相公何處名邦,高姓大名,青春幾何?」庭答曰:「小生姓張 ,名朋祖,字庭瑞,吉安吉水縣人。年十五歲,生於今上三十六年,春三月望日酉時也。」婢 曰:「我小姐適聞妙句,深加敬仰。欲與終身相託,未審君意若何?」庭曰:「小生一介寒儒,何 敢當此。且小姐千金貴體,下配一白面書生,非所宜也。」婢曰:「我小姐素性不凡,舉止有方,嘗 自謂曰:‘不配公侯子,願事知音客。’今觀相公人才正與小 姐相當,又何辭焉。」庭曰:「愚雖幼,頗讀詩書,粗知禮義,婚姻大事當從父母,未聞任意可擇 者。」婢曰:「我小姐雖非男子,亦知禮義。豈不知婚姻之事出自父母之命。我老爺年老無子,單 生小姐,愛之過甚。每擇婿必取其才與小姐相當者,數年來未得其人。今相公與小姐以才憐才,年齒 相同,故屬意焉。倘蒙見允,到署之日即稟請老爺夫人之命,自有差官來迎相公。」庭曰: 「既蒙小姐如此憐愛,小生敢不諾命。但求小姐佳句,以訂今夕之約。」婢領諾,轉入艙中。

須臾,手奉一幅黃羅汗巾而出,遞與庭瑞。庭瑞接過看時,祇見上寫一絕云:   寒夜長江事已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心玩月訂盟處,   便是吳江隔壁船。

江寧女子楊菊英拜題

庭瑞接看一遍,十分歡喜,乃問曰:「小姐有甚言語否?」婢曰:「無他,亦求相公佳句而已。 」庭點首入艙,亦用一幅繡巾書一絕,云:

嫦娥祇合在蟾宮,   誰覺今霄下九重。   若是仙緣應有分,   何辭千里訂奇逢。

吉水書生張庭瑞應命

庭瑞寫畢,送出艙來。祇見他船上紗窗開處,一女子手托香腮與婢言語。見了庭瑞即潛入窗內, 庭瑞祇做不知,將汗巾詩句交付婢子收拾去了,庭瑞亦入艙內。   正欲解衣就寢,那婢子又來擊門曰:「張相公,我小姐相請,有話說。」庭復出來時,祇見那婢 子推開半片紗窗,小姐現出嬌容。正將使婢傳言,然復半響不語。忽然,那船上有人咳嗽,小姐聞咳 聲,忙叫婢子進去,掩了紗窗。到使庭瑞倚船獨立,欲臥不能。   霎時天亮,那船上水手一齊起來開船,急得庭瑞心顛意亂,祇見那船上紗窗復開,小姐立於窗內 ,默然望著庭瑞,以手指心而已。船到江心,扯起帆來,如飛去了。庭瑞也叫起船戶開船,奈因船小 趕他不上,乃嘆曰:「不期而有此奇遇,真天緣也。此等才貌雙全,古來罕有,正使我思慕不能已也 。且待科場後,便當往湖南一走,不負今日之約矣。」一日間思想不了,船遂到了江省。   是晚宿於滕王閣邊,明日清晨,與來興兒進城,歇覓寓所。祇見一書生笑迎曰:「庭兄來矣,弟 已等侯多時了。」乃以手挽庭瑞同行。正是:

方逢玉女指心約,又遇故人挽手言。   未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男子能文,女子亦能文﹔男子可考,女子赤可考。蘭英身為女子不負所學,真可謂志勝男兒矣。   大姑有僕,能窺張宏之奸﹔大姑有子,能絕張宏之害。有是子,有是僕,可謂否極泰來。君子道 長,小人道消也。庭瑞有才,美玉齊有才﹔庭瑞入泮,美玉亦入泮。張博積德,張宏卻損德。以此較之 ,善惡之報,亦甚不爽,豈其然乎。   建章無庭瑞,無以為友﹔庭瑞無建章,無以合志。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此二子者其可謂直,諒多 聞矣。菊英能琴,庭瑞本能琴﹔庭瑞善詩,菊英亦善詩。知音殊遇,誠不易得也。當七月之中,三更之 候。明月當空,才子佳人隔船和詠。一片好景,當得一軸清秋畫。   未見不思,既見不亂,得其所矣。見而有約,默然指心,情自深矣。別後相思,竟如何哉。或曰: 「聞琴則詠,聞詠則和,全無閨節。何殊《西廂記》月下跳牆矣。」子曰:「不然,’關雎’樂而不淫 ,哀而不傷,即此意也。」以才逢才,焉有不相憐者乎?

第三回 建章無意遇緣人 美玉醉狂招橫禍

話說庭瑞欲尋寓所,正遇一人叫曰:「庭兄來矣。」庭視之,乃美玉也。當下邀庭瑞來到寓所,曰: 「弟到省,便租了這個寬大寓所,早有意與兄同寓。」指謂庭瑞曰:「東邊房子,弟已潔淨,以待兄矣。 」庭甚不如意,祇是面上不好意思,是以強免應承。即命來興,到船上收拾鋪蓋上來。美玉即治酒接風。   飲酒間庭瑞將醉,乃格吳城河下遇楊小姐之事,細說一番。又將所吟之詩一一唸出。當時祇做笑談, 美玉卻緊記在心。庭瑞酒醒,自知失言,悔之不及。   卻說方山在家,病略可些,使催促建章赴科場應試。建章領命,帶一書僮,搭了快船,望江省而來。   不一日,到了江省,即與書童入城,遍尋庭瑞寓所。遇著同窗學友問及庭瑞,俱言在書院等候,尚未 起身。建章自悔曰:「到是我誤了他,祇是我有書子與他,約他起身,怎麼還在那裏等我?莫非我書子 寄失了不成。」尋思不了,祇得自尋寓所。   與書僮來到進賢門,有一高大房子,帖著賃寓。即使書僮問其屋主人,即主人答曰:「適間有一吉安 張相公租了。祇是房子寬大,他若肯與人共,到也合式。」書僮將此話回復建章,建章暗思:吉安張相公 ,或者是庭瑞亦未可知。 恰一人自內出,書僮指謂曰:「此即主人也。」建章向前揖問曰:「適主人言張相公,是甚麼年紀?」其 人曰:「大約十四五歲。」建章暗思,必是庭瑞,乃曰:「相煩主人與張相公說,白鹿書院友人相訪。」 主人領諾入內。   良久乃出,揖建章曰:「原來張相公即是令弟,請進,請進。」建章祇道是庭瑞,乃信步入內。卻見 一書生,青年俊秀,立於廳上,面貌卻與庭瑞相似。見了建章,遂下階相迎。禮畢,乃問曰:「兄自白鹿 書院來,可知張庭瑞否? 」建章曰:「庭瑞是愚至交,焉有不知。祇是愚自家中來,不曾與他同伴。適遇同窗,詢知他尚未起身。 請問兄台,與他是何親故?」那書生曰:「庭瑞是家兄也。」建章曰:「原來是友人兄弟,妙甚。請問尊 諱?」答曰:「名蘭,號麟瑞。」建章暗思:「庭瑞與我交厚,祇知他有一妹,未聞他有兄弟。」乃問曰 :「兄與庭瑞是同胞否?」蘭曰:「共祖各父。」建點首曰:「此間房子頗大,意欲相約同寓,未審可否 ?」蘭曰:「吾兄之友即吾友也,同寓甚好。」於是建章即與蘭同寓。不在話下。   原來此生,即庭瑞之妹蘭英也。自從庭瑞去白鹿後,他一人盡力讀書,終夜不寢。時近科場,是以男 妝來省。其母何大姑亦不禁止。及到了省城,便賃了這個房子,以待庭瑞,卻不期遇著建章。   相與講論翰墨,竟成文字知音,問答無不合意。蘭英意欲配建章,乃問曰:「兄婚娶否?’建章曰: 「弟年未冠,名未就,何暇論及此事。」蘭曰:「不然,此人之大倫,身之根本,豈宜落後。弟有一舍妹 ,年十四歲。雖非花容月貌,亦得乎其中,素愛讀書,頗知文藝。倘不見鄙,願相託焉,鈞意以為如何? 」建章曰:「既蒙垂愛,本當諾命。但婚姻之事,欲待父母之命,未敢自專。非愚所能允,亦非兄所能許 。」蘭曰:「弟自幼喪父,祇有老母在堂,凡事悉憑弟裁。但令尊翁處,無人可以進言。」建章因聞其才 貌,亦已屬意,乃曰:「家君處,弟倒可以面稟,但是路隔千里,往返艱難。」蘭笑曰:「千里姻緣 一線牽,何難之有。」建章遂允之,自是二人更加親愛。

一日,蘭晝寢,建章獨自散步,來到貢院前。忽聞人叫曰:「建章兄來矣。」建視之,乃庭瑞也。傍 有一人相與同行。建章近前間慰畢,拱問那人姓名。庭瑞答曰:「即弟同姓兄弟也,字美玉。」又問見寓 何處,答與美玉同寓,在新城門內董宅。庭問建曰:「兄寓何處?」建曰:「進賢門彭宅。」庭瑞正欲到 建章寓所遊玩,建章邀進酒館小酌,各敘別後之情。   庭瑞對美玉曰:「弟欲將舍妹配與建兄,將歸請母命耳。」美玉曰:「兄家中大事,俱兄自裁。兄即 如意,伯母無不依從,就今日一言為定,弟作媒人便了。」建章拱手謝曰:「庭兄在窗下早有美意,愚亦 有此心。奈弟今已別議婚了,庭兄當為賢妹另選高門,切勿道弟之無信也。」庭曰:「莫非令尊翁,早為 兄定了佳人耶?」建曰:「非也。」   言未畢,忽一人自外而來,笑揖曰:「哥哥原來已在此。」庭視之,乃是妹子蘭英。眾皆揖之坐。庭 瑞因建章在坐,不好說得。建章曰:「弟前到省時,料兄已先來,四下尋兄不見蹤跡,祇得自尋寓所。」 以手指蘭曰:「即與此兄 同寓,始詢知是兄台令弟。其為人也,慷慨多情,兼且深通經典。其文墨俱在弟之上,連日得蒙教益,使 弟十分敬慕。他有一令妹 ,蒙他許弟為婚,弟已允從。」庭瑞、美玉暗暗會意,卻用冷言嘲笑建章,飲酒間十分有趣。   庭瑞又問蘭英曰:「賢弟幾時來省?可曾見家堂否?」蘭會意曰:「伯母安泰,弟臨起身時,曾囑弟 與兄同寓。」於是四人飲酒,各自歡然。惟美玉一人貪杯先醉。   忽見市上人紛紛亂亂。因問:「酒肆中伺故?」小二答曰:「主考到了。」庭瑞等聞言,即行還了酒 錢,到滕王閣來看主考。庭、建、蘭三人遠遠望著,但見官船悠悠而來,旗上大書「欽命大主考吳」,又 一船書「欽命副主考陶」 。是時,滿城官員都在河下迎接。巡撫向前,主考船到岸,即出船來,與巡撫敘禮。   那吳主考十分貌陋。美玉乘醉走近接官亭,大笑曰:「怪哉!怪哉!風雛復生於世矣。」不料那主考 聽見,怒問:「法官何在?」那南昌縣即將美玉拿下。主考曰:「爾敢譏吾貌醜耶!」遂棄其衣冠。庭瑞 等三人遠遠看見,大驚, 又不知就理。正無可奈何,適陶主考上岸。詢知其故,向吳主考解勸。那吳主考曰:「此等狂徒,縱有 天才,何益於世!」即著南昌縣鎖押,聽候發落。正是:     未曾入貢院,先已作囚人。   未知如何發落,且聽下回分解。

庭瑞欲遠絕張宏,美玉又欲親近。庭瑞既不與之同學,又復與之共寓。正所謂:君子欲絕小人,而不
能去﹔小人欲害君子,而亦不能已也。
酒後失言,常事也。月下訂約,密事也。因一杯之酒,失一片之言,以至於奸人生計,節女見羞。其
咎也,是誰之過歟?
方山得病,召建章歸。方山病可,催建章試。愛子之心,願其成也。為子者,可不善體親心歟!
建章得一庭瑞,以為好友。復得一蘭英,又是至交。君子以文會友,四海之內,皆兄單也。
建章猜蘭英為庭瑞,蘭英又猜建章為庭瑞。及其遇也,兩不相識,忽然變作至交。竟將庭瑞拋開一邊
,真令讀者則志不定。
庭瑞愛建章,以真妹許之﹔蘭英愛建章,以假妹許之。一真一假,變作兩樣文法,其實總是一蘭英耳

四子席問論婚,庭瑞會意,美玉會意,蘭英亦會意。惟建章一人似醉非醉,似夢非夢,面上到也難看

接官亭邊,看者常多。而美玉一人獨因酒醉,自取失言之禍。信乎,白圭之詩,深有益於世道矣。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帝君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近
在自己,遠在子孫。」誠不易之言也。當此之時,美玉之惡未形,而牢獄之殃先發,其報應不已近歟!
或曰:「風雛之貌醜,而名亦美。」以此比之,何足為怒?余曰:「不然,人生不讀書,尚知禮義,
況為儒者乎。以下犯上,律所不容,刑之宜矣。」
甚矣,酒之為物也。張博因之以喪命,庭瑞因之以失言,美玉又因之以見囚。好飲者,可不畏哉。

第四回 後花園小姐投古井 前陽山菊英遇鬼緣

話說主考命南昌縣格美玉鎖押,聽候發落,卻自進了貢院。明日出牌,示定考期。   且說庭瑞等三人,因美玉被押,來到班房詢知其由。無法可救,祇得自己打點進場。   到了考期,各郡生員俱紛紛應點,而庭瑞等亦皆入場。不上十日,三場俱畢,各言文字,似乎得意, 祇是思念美玉不了。   正言間,忽見美玉曲身拐腳而來。庭等大喜,問其情由,美玉曰:「今番苦殺我也,適間南昌縣將我 提出,責打四十,然後釋放。今已行文至吉安,棄我儒巾了。」庭瑞等聞言,皆為之下淚。於是,四人合 在一處。   不數日,龍虎榜出,報子紛紛來寓。蘭英卻中了解元,庭瑞居二,建章卻在五名。三人亦皆得意,惟 美玉羞極。及送了主考起身,各自分頭歸家。約言來年,赴京會試。不題。   當下庭瑞、蘭英到家時,滿門歡喜。庭瑞乃將吳江遇菊英,及妹子願配武公子之事,俱與母親說知, 何大姑聞言,無不樂從。   卻說何二姑,自從那年失子之後,總不生育。夏松連取三妾,俱相繼而亡,夏松夫妻十分淒涼。今聞 庭瑞兄妹高中,故來賀喜。聞蘭英配於他郡,甚言不可。大姑曰:「門戶卻也相當,祇是遠了些。奈既已 允從,何能挽回。」當下 拋開此事不題。   卻說楊菊英小姐,在吳城河下與庭瑞訂了婚事,寤寐在心。不一日到了衙門,祇望便與父親商量。不 料父親往各郡巡邊去了,祇有母親王夫人在署。當日言了些家中閑話。是晚,菊英與梅香同榻,二人將吳 江之事商量定妥。   次日,梅香入見夫人,曰:「夫人常慮小姐難得佳婚,今小姐自得其人矣。」遂將吳江訂約之事直言 ,乃極力讚其才貌。夫人正色曰:「小賤人,擅敢胡言,壞我規矩。幸得老爺不在衙中,再休亂言!」梅 香弄得沒興而退,乃將此 言告菊英。菊英附耳曰:「爾可如此如此。」兩人商量已定。   忽夫人使婢來喚菊英。菊英趨見夫人,低頭不語。夫人罵曰:「爾既讀詩書,當思廉恥。匹配不待父 母,夤夜與人私約,規節何在?本欲責打,恐為人笑談,敗我家聲。嗣後務宜痛改前非。」菊英唯唯而退。   次日,梅香入告夫人曰:「昨晚小姐偶然有病,似乎精神慌惚。」夫人聞知,即來小姐床前視病。但 見菊英雙目流淚,欲言不言。夫人命請醫調治。   又數日,梅香言於夫人曰:「小姐之病更重,數日點水不進,恐難久於人世矣。」夫人著急,使再覓 良醫。梅香曰:「非醫藥所能效也。婢日夜與小姐作伴,見小姐慌惚間思念吳江才子。婢因勸之曰:‘天 下才人常多,何必獨此一 人。以小姐之才,何患無美配乎?’小姐曰:「志在此人,豈容他適?況有盟誓乎?我願不遂,有死而已 。似此如之奈何?」   夫人自思:「祇有此一女,倘遭不測奈何?」又想:「縱然我依從,老爺不肯相容,亦是枉然。」乃 曰:「爾可對小姐說,叫他不必造次,恐傷性命。且待老爺回來,再作商量便了。」梅香乃將此言回復小 姐,兩人暗暗歡喜,祇待 父親回衙。   過了數日,楊巡撫巡邊轉身,與夫人相見。未及言語,忽報主考到了。巡撫即忙起身,迎接主考進了 貢院。   巡撫便在貢院內監臨,至出榜後方纔出來。及主考進京去訖,自己又作武場主考。直到十月間始得閑 暇,方與夫人敘話。言到菊英身上,便將吳城河下與庭瑞訂婚之事,說了一番。   巡撫即命人喚梅香。梅香正與小姐在房中說話,忽聞前廳呼喚,明知是吳江之事。小姐囑梅香曰:「 老爺跟前,要好生說話。」梅香領諾,來到前廳。巡撫間曰:「爾自家中伏侍小姐到此,那吳江之事,爾 知其情否?」構香曰:「 知情。」巡撫曰:「爾可從頭說來。」梅香曰:「夫人盡知,婢不敢言。」巡撫曰:「有甚為證?」梅香 曰:「有詩。」巡撫曰: 「可將那詩拿來我看。」梅香即到小姐房中,問小姐拿詩。菊英祇得用紙抄出,付與梅香,自己卻也到廳 後竊聽。   且說梅香來到前廳,將詩呈上。巡撫接過手來,看了一次,大怒曰:「這詩中說‘嫦娥祇合在蟾宮, 誰覺今霄下九重’之句,分明是這賤人去鉤他了。楊門不幸,出此辱女,若不除之,有何面目為人上之人 !」即呼家奴:「用亂棒 將他打死,抬來見我。」家奴因夫人在坐,俱不敢動手。巡撫怒氣更加,乃自取一棒,趕入菊英房中去了 。夫人與梅香,唬得面面 相域。   卻說菊英在後廳,聽得父親勢頭不好,乃避入後花園中,那楊巡撫直趕進花園,菊英急得無路,祇得 跳入古井自盡。時花園中有一老僕王中,正在栽花。巡撫使命王中曰:「爾可將此座土牆推倒,掩蓋此井 。」   王中領諾,假意掘墻。俟巡撫出去,便用麻索將菊英扯上,開了一扇後門,令其速逃。王中卻又將土 ,掩塞此井。夫人聞知女兒活埋於井中,痛哭不巳,數日飲食俱廢。巡撫因一時之氣,逼死女兒,後來卻 也懊悔不了。   且說菊英得王中救出,逃奔南門外來。此時遍身皆濕,幸井中水不甚深,口未進水。及至南門,日已 過午,傍著一條小路而走。   約走了七八里,到一地方。四面皆是高山大嶺,樹木叢雜,又有一亭子,上書「前陽山亭」。時人已 困倦,天已昏暮,無路可奔,祇得坐地而哭。忽一白髮老人,手倚竹杖而來,問曰:「女子何事在此哭泣 ?」菊英乃以實告。老人 曰:「原來是小姐,失敬了。今且請到小舍暫歇,明日再作他計可也。」菊英謝曰:「既蒙老公公相濟, 直乃重生父母也。」   乃隨那老人轉過山坡。見有一所大廳,門口直書「尚書府」。入門見有公案,兩傍皂隸。驚驚恐恐, 宛似衙門。轉入後廳,見有一婢女,老人問曰:「夫人何在?」   言未畢,祇見數婢妾擁一老婦出來。老人謂老婦曰:「楊小姐到此,可速治酒洗塵。」又謂菊英曰: 「此即老妻也。」菊英近前與老婦見禮畢,分賓主坐。老人約陪坐片刻,遂出去了。   須臾,婢烹香茶獻上。茶畢,席已設矣,老婦請小姐就席。時廳上燈燭輝煌,燦若仙宮。雜餚具呈, 敬禮尤甚。數婢女事酒,十分殷勤,席間頗熱,菊英微汗出,婢女乃為之拂扇。菊英將醉,老婦命婢扶之 寢。一婢執燈,兩婢相扶 ,入一廂房。十分幽雅,桌椅俱全,錦被繡榻,果然盡美。菊英和衣而臥,婢乃為之蓋被。   須臾,婢出,自外掩門。菊自嘆曰:「今日幾乎死矣,不期而遇此緣人真奇遇也。」自覺醉甚,乃閉 目而睡,徐徐睡著。   天明醒來,乃見四面高山,臥於荒野之,地。轉頭視之,乃見一墓,墓上書「故考張公盈川妣李氏之 墓」。菊英大驚,乃悟夜來之事是與鬼聚也,乃拜謝於墓前。時天已大明,見左手有條大路,乃隨路而走 。   約數里,見有一大村,村中頗多大屋。菊英走近村前,有一人年四十餘,飄然而來。迎近菊英之前, 叫曰:「來者莫非楊小姐耶?」菊曰:「然,君何以知我?」那人曰:「且請入小舍,容我申告其由。」 菊不辭,乃與那人入其廳 。   原來此人即張盈川之子,張博之弟也。因守父墓,遂建居於此。當時請菊英坐定,乃曰:「老夫姓張 ,字昆山。先父字盈川,已去世多年。昨晚三更夢先父至,謂:’明日辰刻,有楊巡撫小姐以難奔逃,路 過我家。可請入內以禮相留。’適間早起,以夢寐之事尚未深信,不料小姐果然到此,真乃奇事。」菊英 聞言,亦將昨晚之事細說一遍,兩相稱奇。   於是菊英寓於其家。昆山之妻郭氏甚賢,菊英拜為繼母,稱昆山為繼父。昆山有子二,一名登,字敬 威﹔一名華,字顯威,皆善詩文。與菊英結為姐弟。不題。   卻說菊英之母王夫人,終日哭女不已。老僕王中,見巡撫在書院晝寢。乃密來見夫人,具言救出菊英 之事。夫人大喜,乃與王中白銀百兩,令其四處尋覓:「若有蹤跡,速來報我。」王中諾命,遂到四處訪 問,竟無影跡。   一日,尋到前陽山。立於高嶺之上,遠遠望見一大村,乃訪入村中。見有一高樓大廈,旁有一花園。 王中於花園格眼中,覷見異花滿園。忽見樓上,有數女子從閣道而下,直進花園。內有一女,乃小姐也。 王中大喜,乃扣扉而入。菊英喜曰:「爾因甚到此?」中曰:「夫人思念甚切,故使僕來尋訪。今相遇於 此,僕之幸也。」乃從身上取出白銀百兩交菊英,曰:「此夫人付來,應小姐用的。小姐小心在此暫屯些 時,夫人自有道理。」菊英應諾,乃帶王中至後廳,將上項事一一對中說知。   恰昆山自外而來,菊英指謂王中曰:「即是我活命恩人也。」王中聞言,便伏地叩頭。昆連忙扶起, 因問知是夫人使命,乃與之坐。菊英乃出白銀於桌上,對昆山曰:「家母使小僕,奉上白金百兩,祈為笑 納。他日自當重報。」昆山曰:「衰朽之地,得蒙小姐光降,已是萬幸,仍敢望報。祇是此銀轉贈王中便 了。」王中推辭不過,祇得領受。

當下菊英寫了書信,令王中帶歸,以安夫人之心,書中之意,但言誓配庭瑞。正是:
死生不改吳江約,可謂楊家女丈夫。
未知如何配了庭瑞,且聽下文分解。

庭瑞中、蘭英中、建章亦中,惟美玉一人困於鎖押。若論其才,四子皆可並耳,論其德,則異矣。可 見榜上功名,非徒文字所能取也。   蘭英之配建章,庭瑞先有是心,蘭英後見其人。獨何二姑一人不樂,左襯下文之妙。菊英之遇庭瑞, 一彈一歌,能使庭瑞感興。梅香之見夫人,一問一答,又能使夫人允從。當日無梅香,何以通言於庭瑞。 今日無梅香,何以轉達予夫人。由此論之,庭菊之婚,皆梅香之力也。

巡撫見詩而怒,小姐事急而奔。奔而無路,自投古井,則一番情思,付之流水矣。賴王中一線之路, 接出無數妙文,王中之功,又勝於梅香多矣。   人救人不奇,鬼救人更奇。食人食不奇,食鬼食更奇。宿人宇不奇,宿鬼舍更奇。一段鬼絛,當得一 部《聊齋志》。   初遇鬼緣,得免寒夜淒涼。既通人緣,得免肌膚奔苦。遇鬼緣本出鬼意,遇人緣全賴人夢。夢者,鬼 之所使也。信乎,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訂約之後,心中有一庭瑞﹔投井之後,心中猶有一庭瑞。安危 不易其志,死生不變其心,真乃女中之丈夫。

第五回 美玉張村冒庭瑞 菊英洞房識奸人

話說王夫人,接閱女兒書信。亦作書,令王中送與女兒,以安其心。自此王中常常走動,到也安樂。   一日,昆山自外來。手執題名錄一本,對其妻郭氏曰:「可喜,侄兒庭瑞已中了第二名舉人。」郭氏 亦喜。惟菊英一傍流淚。郭氏大疑,乃密問之,菊英乃以吳江之由相告。郭氏喜曰:「今日為吾兒,他日 是吾侄婦也。」遂與夫言 ,昆山聞言,喜不自勝。   菊英卻長嗟短嘆,昆山因慰之曰:「此等佳事,何反不樂?」菊英曰:「他名登虎榜,何等榮耀﹔妾 孤身寄跡,何等淒涼。既然得意功名,必將往京會試,妾之事豈不拋開一邊。昔在吳江時,曾約定著人迎 他,不料反復如此。他心 中若不忘妾,定然與妾一樣懷想,豈非妄負了他。他若因無人往接,必謂此事不妥,一旦別娶,到怪不得 他負了妾。似此安得不嘆 。」昆山曰:「小姐可寫一信付與舍侄,如何?」菊曰:「無人可使。」昆曰:「那墨店中有一墨客歸家 ,他與舍侄同邑。少不得 我亦有信去,祇在明日起身,可修書付他帶去便了。」菊英轉入房中,寫了書信,交與昆山。昆山即送交 墨客。墨客帶了書信,望 吉安而來。   不一日,到了小梅村。適遇一秀士,年約十五六歲,在村前低頭散步。遂揖問曰:「此間有一張庭瑞 老爺否?」秀士曰:「即是家兄,足下何事問他?」墨客曰:「愚自湖南歸,他令叔有信一封,是與令兄 的。」秀士曰:「家兄少 出,有信付我轉交便了。」墨客遂從袖中取出一信,交與秀士,一揖而去。   原來這秀士,即美玉也。自從省中受辱後,十分苦惱,納悶不過。所以出來閑散,適遇墨客送信,乃 冒認收了。   轉入書房,私自拆開。將昆山家書拋在一邊,細看菊英之信。略曰:   妾與君吳江訂盟,誓詣鸞鳳。今君名登虎榜,志在鰲頭。吳江之約,想亦付之流水矣。妾雖遠隔干里 ,而此心已留於君腹。妾父近知茲事,怒而不容,幾逼妾至於死地。今則隱身張村,埋名昆宅。願君早降 ,以決盟誓。倘不如意, 祈賜絕音。妄當自盡,以明素志。書不盡言,靜俟來命。   美玉看畢,喜曰:「原來是吳江女子也,可惜那晚不會遇我。但我才貌不在庭瑞之下,何獨不能得一 美配乎。今觀此意,見得此女已今逃出在外。不如借此機會,假冒庭瑞名字,前往湖南一走。若得此女為 婚,不枉平生之願也。且 庭瑞與我年貌相同,庭瑞的叔父又不相識。此女在吳江月光之下,那裏看得清白。縱然他認出我面貌,我 才亦足以動之。」心中躊 躇既定,乃與父親說知。密帶僮僕來安,同往湖南。   在路半月,到了湖南,尋一公館歇下。寫了庭瑞名帖,令來安兒同出南門。問到張村,詢知昆宅,來 安送上名帖。見一兒僮答曰:「老爺在書房去了,這裏無人收帖。」來安又尋到書房,見一人端坐觀書。 來安料是昆山,遂跪下呈 上帖子,昆山看了,是侄兒名帖,大喜,遂命請入。   美玉連忙趨進,納頭便拜。昆山扶起,命坐於側。昆山曰:「賢侄不遠千里而來,足見月下之情矣。 」美玉曰:「思慕叔父甚切,非關月下事也。若吳江訂盟,實出意外。今小姐為我幾至死地,幸蒼天不絕 人願。蒙叔父廣恩收育, 真乃再生之德也。」昆山曰:「濟困扶危,義所當然,爾輩宜效之。今小姐寄居於此,內外不便。城內有 公館,是爾祖父所創,爾 可暫寓些時候。我通個信息與爾丈母,然後擇日成親,那時再來拜見嬸娘。」美玉點頭應諾。昆山遂命家 奴,送美玉至公館中歇下 。   昆山見侄兒才貌,十分喜愛。乃嘆曰:「向聞其詩,乃天下之奇才。今見其人,果蓋世之妙品,真吾 兄之幸也。小姐愛之,可謂得其人矣。」   正自語間,忽一人至。視之,乃巡撫家僕王中也。昆曰:「爾來正好,小姐情人已經到了。爾可稟知 夫人,以便擇日完婚。」王中曰:「夫人著我來請金安,並問小姐消息。既有這個好音,我當即告夫人, 轉祈致意小姐便了。」言 訖乃返。   見了夫人,將此消息稟上。夫人大喜,乃暗贈金珠緞匹,令人送與小姐。便託昆山,代為擇日完婚。 卻又假作悲啼女兒之狀,日凡幾次。巡撫到也傷心,奈追悔不及。   正在書房納悶,忽聞鼓聲亂響。巡撫大驚,即時出堂,祇見長沙知府,慌慌亂亂稟曰:「今有雲奎山 賊匪千餘人,在南門外強劫民間。俾職聞報,登城視之。但見百姓紛紛亂竄,求大人作主,提兵擒賊,以 除民害。」巡撫聞報,親 自會同總兵,帶了兵馬,出南門擒賊。   纔及數里,祇見百姓,老幼不分,男女混雜,紛紛奔走。巡撫遠遠望見,一女子行走不動,暫近再視 之,乃是女兒菊英也。遂命左右捕之,先以車載回衙。   原來,菊英小姐因賊匪退近,是以雜在眾人中奔逃。當下為父親看見,捕歸內衙。重與母親相見,悲 喜交集,但又恐父親見怒。正與母親商量,忽鑼聲響亮,巡撫捕盜百餘而歸。即時立決,餘賊多死於戰場。   公事既畢,乃入內衙,夫人笑迎。巡撫曰:「爾女兒還魂,你知道否?」夫人乃正色曰:「爾年已六 十,祇有此女,爾真欲其死耶?若非王中相救,焉有今日重逢!」巡撫曰:「我因一時之誤,亦未嘗不悔 。今有女兒還爾,免得爾 終日啼哭。」夫人笑曰:「今女兒已歸,可擇一才郎,以完爾我心願。」巡撫曰:「他吳江自有情人,何 必別擇才郎。」夫人又曰 :「倘吳江書生到此,肯相容否?」巡撫曰:「他若到時,完其孽緣而已,何所不容。」夫人乃曰:「實 不相瞞,今女婿已到,見 在公館中。去年鄉試,他中了第二名舉人。似此英才,真不愧為我家女婿矣。既肯相容,便當請入衙內, 與女兒畢婚纔是。」巡撫曰:「聽憑夫人便了。」   於是商量既妥,乃取二月花朝日,與女兒成親。夫人遂使王中往見女婿,約定日期,且暗贈與金寶。 美玉大喜,乃重賞王中。中回到內衙,在夫人處,極力稱讚女婿之貌。夫人大喜,菊英亦暗暗快活。   到了那日,美玉身披紅彩,頭插金花。巡撫用自己轎馬職事,著中軍官至公館中,迎接女婿入衙。時 文武官員俱來作賀,送禮者紛紛不絕。   美玉拱立內堂,聽得三通鼓罷,八音齊鳴。婢女數人簇擁小姐出堂,行交拜禮畢。送入洞房,將飲合 巹。小姐偷眼看時,卻不像庭瑞。梅香在側附耳曰:「似非月下情人。」小姐著急,再看時,果然不是庭 瑞。乃大驚失色,目視梅香。梅香會意,即來稟夫人曰:「今日貴人不是月下情郎,此必奸徒冒其名者。」   夫人聞言,急來見巡撫,曰:「此非真女婿,乃冒名奸徒,可快掬問,休誤了女兒終身。」巡撫笑曰 :「這是甚麼所在,縱有飛天之羽,亦不敢冒名到此。總是月下看得不真。」梅香插口曰:「全然不像。」 巡撫罵曰:「你這賤人,也是一樣肉眼。縱然不是,有此才貌,不愧為我女婿。」夫人聞言亦喜。   卻說小姐在房中,心慌意亂,又無處可發一言。欲待問他,又恐失體。梅香此時,又不在身邊,急得 汗流如雨。   美玉在房中,見了小姐花容,卻十分得意。忽有僮僕來請曰:「各衙門大人俱已到齊,見在廳上等候 ,請貴人就席。」美玉遂出廳上飲酒。   時梅香走進房來,將巡撫、夫人之話對小姐說了一遍。唬得菊英臉紅脣黑,眼閉口開。梅香大驚,恰 母親亦至房中,見女兒形狀,慌忙問之。菊曰:「兒蒙母親養育成人,不料命多曲折。前在吳江與張郎訂 約,誓不改志,誰想有此 一番牽連。到今日,又遇奸人假冒而來。欲待說破,又恐壞我爹爹名色﹔欲持不說,吳江之盟何在。為今 之計,有死而已。」夫人 曰:「爾不必如此,我自有計。」乃密喚王中,咐耳曰:「爾可如此如此。」王中受計而去。   未幾,入官廳跪稟美玉曰:「長沙知縣查旱歸,特來拜會,請貴人出堂。」美玉曰:「多官在此飲酒 ,不暇相見,叫他明日來罷。」王中乃出。   須臾,又來稟曰:「長沙知府自京都轉,聞貴人喜事,特來賀喜,務乞一會。今在頭門等候。」美玉 曰:「可惡這兩個宮,早又不來。」遂起身謂多官曰:「少刻就來奉陪。」乃獨自一人往外而去,王中相 隨,到了頭門。問曰:「 長沙府何在?」   言未畢,忽背後一人用鎖鏈一拋,正鎖在美玉頸上,向前便扯,背後數人相推而走。美玉不知何故, 忙問:「爾等為何將我亂鎖?」王中等更不答應。   不一刻到了縣前,知縣端坐堂上。差人將美玉帶到公案前。美玉怒曰:「大膽知縣,爾識巡撫之婿否 !」知縣駕曰:「爾這奸徒,見了本縣還不跪下!」美玉端然不動。知縣命左右棄了他衣巾,推將跪下。 便問曰:「爾是何處奸徒 ,冒認巡撫女婿?從直招來!」   美玉暗思:「此事無人知覺,就是小姐也認我不出,此事卻從哪裏發作?」乃強辯曰:「我作巡撫女 婿,來歷甚大。爾謂我冒認,卻有誰為證?」知縣曰:「巡撫真女婿見今在此,爾尚欲強辯。」美玉暗思 :「庭瑞已進京,哪有甚 對頭。且我既入院衙,又與小姐交拜了。縱然知我是假,也祇好將錯就錯。我自有巡撫作主,哪怕他甚麼 對頭。」祇是強辨,知縣 大怒,將僉一拋,責打四十。美玉曰:「我名登虎榜,此地卻打不得。」知縣曰:「我打的是冒名奸徒, 快打!」兩傍皂隸,遂將 美玉扯下使打。   美玉雖然受刑,猶望巡撫來救,到底不招。知縣拍案曰:「爾這奸徒,不用大刑,那裏肯招。」命左 右即加之夾棍。美玉受刑不過,祇得招出真情。   卻說美玉之僕來安,隨美玉至巡撫衙中,正在西廊下飲酒。聞得宅門外喧嘩之聲,忙出看時,祇聽得 有人言:「巡撫女婿被長沙縣拿去了。多官聞之,不解其故,各自棄席而散。」來安慌忙奔告巡撫。   時巡撫正在後堂閑坐,聞得此事,大怒曰:「縱有天大事,也須稟我。何敢擅鎖我婿。」即時出令箭 一枝,命旗牌官往提長沙縣。忽夫人自內出曰:「爾又欲逼死女兒耶?爾受當今重任,為邊疆大臣,尚欲 為萬民分懮。今自己女兒 之事,尚不能辨其清濁,寧不畏人笑耶。今女兒誓守節於庭瑞,不失身於奸人。長沙縣鎖拿,實我所使也 。」巡撫聞言,仰天嘆曰 :「何罪獲於天,使我生此逆種,徒取軍民笑談耳。」正是:     兒女多曲折,軍民廣笑談。   未知巡撫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美玉由來奸惡未形,雖遭杖押,人尚憐之。今則閟人之書,冒人之名,亂人之節,其奸訛更甚於張宏 矣。科場將近,自取鎖押之禍﹔娶事將成,又遭杖梜之殃。雖奸人善計,亦奚以為徒自取辱耳。   本為一庭瑞,卻弄出一美玉﹔本為張村成親,卻弄出院上成親﹔本為身披紅彩,卻弄出頸掛素珠﹔本 為洞房交歡,卻弄出法堂叫苦。令讀者時怒時驚,時畏時喜。其文法變換之妙,大有可觀。但長沙縣之梜 棍,勝於紅羅帳之交合多 矣。   庭瑞有才,美玉亦有才﹔庭瑞有貌,美玉亦有貌。而菊英獨愛庭瑞,而不愛美玉者,何也?蓋菊英守 身以節,非苟取於色者也。美玉自負才貌,故敢冒名而來。欲以才色動人,不料此地全然用之不著。若使 菊英,早與美玉張村一會 ,可無合巹之失﹔若使巡撫,不取菊英回衙,可無院堂之榮﹔若使菊英,徒愛才色,可無洞房之變。有此 一番榮華,有此一番雅趣 ,又有此一番苦楚。一篇妙文,真令讀者不測。

第六回 劉小姐唱和有意詩 張美玉招引無頭禍

話說楊巡撫,被夫人一席話說得仰天長嘆。因關自己女兒之事,恐知縣掬出情由,治其罪名,不便申 詳,祇得取一紙條,書數字,今旗牌送至長沙縣去。   卻說長沙縣,正欲將美玉收監。忽見巡撫旗牌到來,手中執一紙條,交上公案。知縣看時,祇見是一 行草書,略曰:奸徒罪大,奈事關本院,從輕恕之。知縣看畢,然後旗牌乃退。   那美玉脆伏堂下,見了旗牌。祇道巡撫與他作主,不料未及片言,遂去。正不知何放。知縣曰:「爾 這不法奸徒,本欲決爾死罪,今楊大人將爾饒恕。嗣後務要痛改前非,休得自誤了性命。」美玉叩頭而退 ,因被夾棍傷了,祇得以 手就地,匍匐而出。   到了頭門,正遇童僕來安,扶持而行。安曰:「僕自廊下飲酒,聞得相公被縣差鎖去,僕即慌忙告知 巡撫。巡撫大怒,正欲今旗牌官來提知縣,又被夫人阻住。卻原來是小姐認出相公的面貌來了,對夫人說 知,故使人到縣中叫了差 來的。」美玉聞言,仰天嘆曰:「事有一定,不可強也。我復有何面目再轉公館,可到前面東嶽廟中暫歇 。爾可去到寓所收拾鋪蓋 ,並將前日老夫人私下送來的金寶緞匹俱撿拾。可即僱一快船俟候,便請一小轎來接我便了。」   正言間,已到了東嶽廟前,來安扶到大殿上座下。來安即抽身至公館,一一收拾。僱了船隻,即請了 小轎,到東嶽廟來接了美玉下船,即行開船。美玉心中悶悶不樂。來安乃曰:「雖然未得小姐,也得了許 多金珠緞匹,算來不暇千 金,難道取不得一個美貌佳人不成。」美玉曰:「我此番若不娶一才女,有何面目回家。不如將這些物件 帶往蘇州,求娶一佳人便 了。」   於是主意既定,乃順水而下,直抵蘇州。租了公館歇下,令人各處訪求女子,務要才貌兩全者。此話 一出,各處有人說媒。但所說女子亦皆尋常,有才者未必有貌,有貌者未必有才。   一日,有王媒婆說,桃花塢有一呂宅,其家有一女子。年十六歲,最善詩歌,十分美貌,祇是要身價 銀五百兩方可。美玉聞言大喜,曰:「祇要人才兩美,何借千金。」媒婆曰:「誠如是。老身明日相邀, 同去看看,包管相公中意 便了。」美玉允諾,媒婆辭去。   明日復來,邀了美玉同往。到了桃花塢,祇見家家門首立著少年女子,穿紅著綠,倚門而望。及到了 呂宅,坐定,有一老兒送出茶來。茶罷,那媒婆抽身入內。   過了許久,見幾個老婦與媒婆,帶出一個少年女子來。那女子周身濃妝,卻也有幾分姿色。見了美玉 ,便以目送情。   美玉暗想:「此女顏容雖可,卻不象閨門女子,且試他才學如何。」遂曰:「昨聞王媽媽盛稱大才, 善於詩歌。請將胸中錦繡略吐一二,以廣我見聞。」那女子更不推辭,遂以口歌手舞,其歌竟是曲文。美 玉曰:「我非愛歌妓,所 愛者文才也。」媒婆曰:「相公既見其一,必知其二。他最讀得書多,豈不能文。如若不信,當面見功便 了。」美玉曰:「既能文 ,請以今日為題,乞作佳句。」女子曰:「妄自幼讀詩,末曾見過這個題目。祇是那題人影上有一句曰: ‘今日歸來雨又晴’,可 是真否?」媒婆接口曰:「相公,此女在蘇州城中,算得有名,通今博古,無人可及。如今才貌俱見,果 然好麼?」美五曰:「我 要他作新詩,那要他講舊文。」言訖,遂欲起身。那媒婆扯住曰:「相公不要看高了眼色。我蘇州也算得 中華勝地,要取這樣女子 ,卻也難得,不要當面錯過了。」美玉弄得不耐煩,乃曰:「女子我已中意,明日回話便了。」言訖,遂 起身出了呂宅。   走過幾家,將欲轉鸞。忽有幾個女子拖拖扯扯,弄得美玉進去,遂將美玉迷纏。這一時高興起來,把 幾個女子一看,搖頭曰:「有好的喚來。」眾答:「有。」須臾,祇見方纔呂宅那女子自後而來。見了美 玉,抽身便走。眾女叫曰 :「呂桂姐,有客在此。」美玉笑曰:「適間已會過了。」   正欲起身,忽有一人,衙捕打扮,自外而來。見了美玉,便作色曰:「爾是何人。清天白日,來此何 干?」美玉曰:「我在門首經過,被他們扯進來的。」那人指美玉曰:「你若是好人,總不到此地來,同 我前去見官。」乃從腰問 取出鎖來,將美玉鎖了出來。美玉到也有口難分,祇得說:「我是失路之人,入了他的圈套,求大哥見憐 。」乃從身上取出白銀幾 兩,交與那人,曰:「這有幾兩銀子,送與大哥茶費。」那人接過銀子,遂開了,鎖曰:「看銀子份上, 饒爾去罷。」   美玉轉到寓所,悶悶不樂。來安祇道他看女子不中,哪知他有許多緣故,靜坐公館納悶不過。   一日,天氣晴和,令來安帶了文房四寶,出東郊遊玩。時正暮春,傍花隨柳。約走了十餘里,見有一 村莊,頗覺庶富。右邊有一大廈,門口直書「劉府」二字。旁有一花園,十分美麗,園門大開。   美玉與來安同入內觀花,但見奇花百種,盡皆開放,妙不可言。又有彩樓畫閣,閣下有魚池,池邊青 石欄杆。忽見一美女,立於池邊觀魚﹔又有一婢,手執羽扇,倚欄側立。那女子探摘一枝桃花,捻於手中 ,指東畫西,笑容可掬。   美玉潛於花叢中,仔細一看,果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忽有一兔兒望花叢中潛入,那婢女 拾一瓦片望叢中拋來,美玉將頭一斜。那女子見有人在花叢中,便入花簾中去了。   美玉立起身來,高聲戲吟曰:   姐手捻花枝,花枝與姐開。   姐貌果羞花,花應落姐後。   吟罷,那婢女曰:「小姐在此看花,爾是何人,亦敢擅入花園?」美玉正欲回言,忽聞簾內低聲喚春 香,那婢女亦進簾中去了。   美玉趣極,乃取筆向閣下粉壁上題絕,云:   花園得趣興將狂,先有嫦娥到畫堂。   春色滿園堪其賞,何須簾內避張郎。     吉水張美玉題   寫畢,唸了一遍,自覺有趣。忽一人自外而入,叱之曰:「爾是何人?擅敢入此花園,可速出去。」 弄得美玉沒興而出。   原來這劉府,乃是本朝軍師劉伯溫之後。見有一告病官員劉元解在家,向為雲南布政。其子劉忠,年 纔十九歲,已欽點翰林學士,見為太子師。   這花園內女子,即劉元輝之女秀英也。其父每為議婚,必使女考郎才,凡數十次,竟無可及者。無知 少年,必使婢逐打,受辱者常多。   是日,與婢春香遊於花園。見了美玉,便潛入珠簾內。覷見美玉眉清目秀,豐姿可人﹔又聞其戲語, 見其題詩,甚是驚愛。因僕正興將美玉叱出,乃移步至壁間看其詩句。因想其情,欲和其韻,又恐他人知 覺不雅。遂使婢以水洗去 其詩,卻自題一絕和之。   寫罷,又將美玉之詩用紙抄了。再讀之,愈覺有情。乃嘆曰:「真奇才也。」又復想:「我這花園牽 長閉鎖。此生縱然復來,又如何得進花園?這詩句題在此間,豈不明珠暗投了。」乃復使婢抹去。卻攜筆 硯出圍牆外來,將和詩寫 在牆外,卻自轉繡房去了。   再說美玉被正興叱出,心中念念想著池邊美人。於路詢知其家是世宦,見有劉元輝老爺在家。   當時轉到寓所,明日又要復往。其僕來安諫曰:「此等地方,一之已甚,豈可再乎。」美玉曰:「非 爾所知也。這樣人家,有這樣女子,其胸中必有才學。我已題詩在園中,料此女必憐而和之。昨日雖然被 他逐出,此乃無知小人, 何必介意。我此番復去,或見了他家老爺與及池邊美人,我便以才學動之。」   於是,美玉復遊於東郊。到了劉莊,日已近午。走到花園門口,祇見園門緊閉。美玉乃繞牆散步,祇 見牆上有詩一首,其詩曰:   詩家常念謫仙狂,誰覺仙風到草堂。   惟有芳桃能自艷,齋心靜俟看花郎。     簾中女題   美玉看罷大喜,曰:「此非池邊美人和我之韻耶?」乃取筆揮一詞,云:   一睹仙容魂散,滿腔心事誰知。   東瞻西盼競差遲,裝聾作啞如痴。   寫畢,自語曰:「今觀此詩,足見其才與意也。不料我美玉也有這個奇遇。」又曰:「庭瑞、庭瑞, 爾月下才女未必勝我池邊美人矣。」   正自樂處,祇見天上陰雲密佈,雷電疾作。來安曰:「雨來了,可回去罷。」美玉亦忙轉身。於路且 思且走,不覺風雨驟至,又無處可避,淋得遍身透濕。不題。   卻說秀英小姐,自從和詩之後,寤寐皆想著看花書生。又不知他題詩後,曾復來否。正尋思間,見書 房壁上掛有一副書生衣巾。遂生計曰:「以才憐才,情所難捨,何區區守此俗規。」遂將衣巾假扮男裝, 手執小扇,由耳門而出, 往城中訪美玉。臨出門時,暗囑春香勿語。   卻說劉元輝偶自散步,來到圍牆外。忽見牆上有詩數行,看了大怒。又見有詞,筆跡不同,乃歸問其 妻景夫人,曰:「汝女與誰有私耶?」夫人曰:「是何言也?」元輝乃將牆外之詩告之。   夫人不解,乃問婢女春香,春香詐推不知。夫人罵曰:「使爾伏侍小姐,理宜侍坐隨行,敢誰不知麼 ?我且問爾,小姐何在?」春香亦推不知。夫人怒,乃以鞭撻之。春香受撻不過,乃直言花園始末,並及 男裝訪美玉之事。   夫人急得面如土色。元輝乃至秀英書房中,搜出美玉詩句。乃大怒曰:「我家世代簪纓,豈容此辱女 壞我家聲。」遂正衣冠,打轎直抵吳縣。   使僕投帖入內,吳縣即行出迎,至後堂坐下。元輝乃將游園之事,以及美玉題詩之故,又言:「美玉 拐誘女兒男裝私奔,求縣主作主,欲除滅女兒。」   於是,縣主即發火籤,差人捉拿美玉。元輝乃使僕正興同往捉拿。正興領命,與公差合在一處,向各 處尋捕去訖。元輝乃辭歸,心中悶悶不樂。夫人私問隨僕,乃知元輝欲除滅女兒。遂使人知會正興,要賣 個眼色,不許捉拿女兒。   正興得了這個消息,又恐違了老爺之命。思索間,祇見一書生挨身而過,視之,即小姐秀英也。因思 老爺、夫人親不過自己骨肉,無非一時之氣,不如賣個人情,免得他日埋怨。回顧公差尚遠,乃扯住小姐 ,低聲曰:「老爺大怒, 已告知縣主,著公差捉拿題詩人與小姐了,可速避眼前之風。」秀英聞言,遂望南而逃。不題。卻說美玉 ,自從見了牆外詩句,如 獲至珍。正想情不了,乃出門外閑散。又欲往東郊探望,尋思無計可以進身。忽見前日花園內叱駕的家入 ,帶著公差而來,見了美 玉便鎖。正是:     方思劉府無由入,誰覺公差有意來。   未知美玉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方加之以杖,又加之以夾。既然招出情由,便當制之死地。巡撫忽然一寬,真令讀者驚悴。菊英識出 面貌,來安道破情由。乃嘆曰:「事有一定,不可強也。」若因此便正心修身,何嘗做不得好人。   有才者未必有貌,有貌者未必有才,故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既欲取其貌,又欲取其才,除菊、秀 之外,復何取焉。昔在湖南,全然不用文墨﹔今在劉園,開初便題新詩。不用文墨,到也有榮有辱﹔既題 新詩,竟然有辱無榮。才 藏美玉之腹,猶美玉投於污泥之中矣,可不惜歟。   美玉之詩因情而作,秀英之詩見韻而和。一則書於粉壁之內,一則書於園牆之外。正所謂「春色滿園 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庭瑞與菊英,在吳江一唱一和,何等情景,何等安閉。美玉與秀英,在劉園一唱一和,何等寂寞,何 等慌忙。庭瑞則泰然自安,科甲聯捷。美玉則終朝不寧,杖夾常殃。理有君子小人之別,於此可鑒矣。

第七回 朱子壋劉忠得夢 城隆廟張宏殺身

卻說美玉被公差鎖了,扯起便走。美玉正不知何故,乃罵曰:「爾這狗才,祇怕拿錯了人。我是江右 張相公,爾拿我那裡去?」公差更不答應,祇扯他走。   不一時,已到縣前。公差入內投到,知縣即升堂。左右將美玉帶上,跪於地下。知縣曰:「我看爾學 問不凡,算得當時文人。正當專心科第,何得在此閑遊。劉府花園,豈爾散步之所。況敢於小姐跟前賣弄 筆墨,更且拐誘小姐,罪 在必誅。我今憐爾青年秀士,不忍加刑。爾可將小姐暗自放出,爾便速還江右,無得在此久留。」美玉叩 頭曰:「此事甚冤。學生 偶步東郊,誤入花園,題詩之事實有。若小姐蹤跡,學生實出不知。且劉府官宦人家,閨門甚緊,學生有 甚法術能拐誘小姐。求父 臺作主。」知縣怒曰:「我憐爾,爾尚不知。爾與小姐兩下有意,且爾二人之詩現在此間,尚敢朦朧推託 麼!他乃閨中小姐,從不 出閨門,今日因何不見?祇道爾是個好人,卻原來是個奸匪,可速招上,免受刑法。」美玉曰:「冤枉難 招。」   知縣大怒,遂杖二十。亦不招,乃加之梜棍。美玉受刑不過,祇得含糊招曰:「小姐是我拐了,已先 往江右去了。」知縣乃將美玉收監,然後使劉僕正興往江右大路追回小姐。連追兩日,不見蹤跡,祇得自 己轉身。   卻說美玉之僕來安,因美玉被吳縣鎖去,忙到縣前打聽,方知其由。奈又在內堂審問,不得進去。未 及片時,遂將美玉收監。來安至監中會了一面,即行轉到公館,將所有物件盡行封鎖。乃出白銀百兩交付 房東,託其代送監飯。自 己卻收拾鋪蓋,星夜奔回吉水。   不尚半月已到。見了張宏,具言美玉招禍之由。張宏聞言乃大哭曰:「吾年已半百,祇有此點骨血。 倘遭不測,奈何。」遂多帶金銀與僕中常同,搭船往蘇州而下。不題。   卻說劉元輝之子劉忠在京,青年學博,議論有方,帝甚愛之。四月初,遂欽點為福建巡撫。忠謝思出 朝,即時拾起身,望福建進發,由水路而上。   不一日,船至南康,遂灣於朱子壋內歇宿。忠夜膳畢,步出船頭。但見冷風習習,略有星光。須臾入 艙,乃伏几而臥。   忽報福建王到,忠整衣出迎。王入船艙,忠納頭下拜。王命侍人扶起,賜坐於側。忠偷眼看王,但見 王相貌魁梧,儼然可畏。王以手綽鳥鬚,微笑曰:「足下青年科第,今則遠任邊疆,真乃世之豪杰也。」 忠曰:「臣下學識未充, 妄竊科甲。今蒙聖恩使為福建巡撫,因一時失計,妄授此重任,諸凡事務,乞大王指示。」王曰:「少年 學博,茲為封疆大臣。正 堪展胸中之英才,而老夫亦得仗足下明威。」忠曰:「大王‘謙尊而光’,’易’道昭矣。請問駕自福建 及此,將欲何往?」王曰 :「奉帝命為福建王,尚未到任,亦將起程。」乃從袖中取出一白圭,付劉忠曰:「此即為政之道,足下 不可輕之。」忠拜受。王 乃起身辭出,忠拜送去訖。忽然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時已三更,忠甚奇之。回顧袖中,果有白圭一塊,長尺許。上有刻文,橫列三字曰:衡才編。讀其略 曰:     餘姓張名博,衡才即號也。世居吉水,今上三十八年,秋九月丙寅日,與族弟張宏自蘇返,舟宿 壋內。宏起狠心,以藥絕我命。凡三年困守冥中,上帝以忠厚見憐,敕為星子城隍。又三年,陞南康城隍 。今陞福建城隍矣。幾十 有五年,含冤未伸。今宏數已終,明日辰刻,將泛失舵之舟,旋泊江心。祈即獲之,以消余恨。   劉忠看畢,十分驚奇,乃曰:「既有如此奇冤,敢不為之分斷。」是夜竟不能寐,乃秉燭獨坐。   天色微明,南康城中文武官員,皆來問安。忠謂南康府曰:「今辰刻有失舵之船過此,敢煩貴府為我 捉拿。」南康府領命,即使數魚船泛於江心,以待失舵之船。   忽見一大船從上流而來,被一陣旋風將船吹到星子石上,把那舵打得粉碎。船既無舵,便隨風吹轉。 這些魚船一齊搖到那船邊,不由分說,便將那船推進朱子壋來。南康知府回復劉忠,忠曰:「再煩貴府, 將那船上人一概拿下。近 有一緊事,欲借貴府公案結斷。」知府領命,即將那船上十餘人盡行拿下,便使三班六房住迎劉忠。   忠乃帶了白圭打道進城。知府接進堂上,劉忠即升堂,知府陪坐於側。那一船人面面相覷,竟不解何 為。左右將諸人帶上,跪於階下。忠厲聲曰:「張宏你知罪否?」一人應曰:「無罪。」忠曰:「可將應 無罪者帶上,餘皆起去。 」眾人聞言,各自去了。惟一人伏地不起,忠問其由,乃張宏之僕中常也。   於是,將應無罪者帶上,跪近案前。忠問曰:「爾是張宏麼?」答:「是。」忠曰:「汝何以至此? 」答曰:「特往蘇州,路過此間。」忠曰:「爾可將平生所為,從直招來。」宏曰:「小人世居吉安,貿 易為生,別無所為。」忠 曰:「爾同里有一張博否?」宏答曰:「已去世多年。」忠曰:「爾見他死否?」問到此處,宏乃失色, 免強應曰:「如何不見, 他即死在朱子壋內。」忠曰:「爾如何知道?」宏曰:「有個緣故,小人與他同船自蘇州歸。不料船到此間 ,霎時無病而死。」忠曰:「今有人告爾藥死張博,爾可從直招上,免受刑法。」宏心中自虧,口中卻強,乃曰:「告我者是誰? 」忠怒曰:「天眼昭昭,豈容爾謀才害命耶!爾要對證,雖臨死之日可以得見。不用刑法,料爾不招。」遂將案上籤筒拋下地來, 左右將宏推下。其僕中常跪上,願以身替責,忠怒命將中常逐出。   這張宏受責滿杖,猶不肯招。劉忠謂南康府曰:「昨夢神賜白圭,可以為證。」遂從袖中取出白圭,與 知府看,卻命左右用大刑。知府看了白圭,謂宏曰:「事已顯然,何得強辯,自取刑苦。」時左右已將夾棍夾在張宏腳上,祇未收 緊。宏曰:「雖死亦不屈招。」忠命收緊夾棍,亦不招。再收三分,宏大叫求寬,願招。忠曰:「爾且招了再寬。」宏受刑不過, 祇得將藥死之由,一一招上。   忠命放開夾棍,即行鎖入囚車。忠遂用硃筆寫判語云:審得張宏,於今上三十八年與張博自蘇州歸。船 灣朱子壋內,宏起不良之心,因謀張博之財,遂害張博之命。張博含冤十有五年矣。其正直之氣,感於天地,故天命之為神。得降 白圭授忠,以鳴宏惡。今神像現在閩疆,忠當戮宏於神前,以謝神囑。   這判語統治,張掛府前。時南康城中,人人皆來觀看,無不切齒罵宏。惟其僕中常見了判語,十分驚恐 。   且說劉忠即刻下船,命將囚車帶下。到了船上,即命開船。中常卻不顧生死,跳上船來,向囚車跪泣。 宏在囚車內泣囑之曰:「我已如此,必不能復生。爾可打聽吾兒消息,倘有不測,我盡絕矣。今惟爾乎素忠厚,必不負我心。到家 時,惟善事主母,別無他囑。」中常泣曰:「主人不必懮心,僕願以身代難。」   遂跪向劉忠面前曰:「主人有罪,小人願以身替,雖萬死不辭。倘老爺不易我主人,我亦不能獨生。便 請先死於臺下,決不眼見我主人受罪。」忠慰之曰:「適間爾跳上船來,本欲重責。因憐爾是個義僕,故不忍見罪。爾主人謀財害 命,罪在必誅,爾如何替得。爾欲自死於此,豈不負了爾主人託爾後話,到反為不美,不如去罷。」中常祇是叩頭哭泣,忠命左右將他推上岸來,卻自開船望福建進發。不題。   這中常祇得歸家,將此事報知主母。主母聞知夫被囚,子被監,懮悶成疾,幾日遂死。中常祇得安葬畢,復往蘇州,打聽美玉消息。不題。   卻說劉忠到了福建,上任畢,乃往各廟行香。及至城隍廟,禮畢,仰看神像,大驚。因指謂從人曰:「此城隍即我夢中所見者。」回顧廟貌維新,十分華麗,當下回衙。   明日乃用一豬架,將張宏脫去衣裳,縛於架上。使二人扛抬,親自送至城隍廟來。時闔屬文武,俱在廟中伺候。   劉忠到了殿上,坐於東旁,將張宏正中放落。忠問宏曰:「爾識此神否?」宏仰頭一看,更不答應。但見七孔流血,滴於地下。忠命割其兩耳,宏大叫,如殺豬狀。又命割其兩股,剮其舌根。然後搗其首級,以木器盛之,獻於香案前。左右以雞、魚伴之,是為三牲。劉忠乃起身,與多宮一齊行禮。祭畢,命將宏尸棄於河中,各自回衙。忠將此事修本進京,並將白圭解獻。不題。   卻說吳縣知縣,將美玉收監後,總捕小姐不著。正要提美玉審問,忽見禁子慌忙來報,說監內重犯張美玉今早身故。知縣聞報,驚曰:「小姐未獲,該犯已死,如之奈何?」遂使人告劉元輝。   卻說元輝正在家中納悶,忽有京報至,報其子劉忠點了福建巡撫。於是心中大喜。忽又有知縣使人來說 美玉之事,元輝曰:「此等奸徒,恨其死不早也。我那辱女,聽其自去便了。」使人將此話回復知縣,遂將此事按下。   卻說張宏之僕中常,來到蘇州時,美玉已死多時了。中常祇得覓尋美玉尸身,用好棺木盛了,搬回家中 。   時家中奴婢四散,財帛一空,祇有僮僕來安獨守家中。中常傷感不巳,遂葬美玉。既畢,有自福建來者 ,詢知張宏之故。祇得請僧追修,凡四十九日。即畢,乃將其家莊田均分與張姓貧戶。遂與來安同隱於巫山寺為僧,後皆化身成佛 。此是後話。   且說秀英小姐,逃出南門,進退無路。又恐家人看見,祇得隨路奔逃。因思美玉才貌,世所罕有,況且 有意於我,豈非天緣。不如先往江右待他,未嘗不可。但是現今著差捉拿,倘一旦拿獲,到也皂白難分。正思慮間,又自解曰:「 然以張生之才,亦不至於殃及其身。」   於是,主意即定,遂決意往江右。且喜手上有金鐲一對,足為路費。恰遇一回頭轎子往九江的,秀英乃 以銀數兩僱了此轎。坐到九江,算還了轎資,遂去轎而行。   未及數里,腳已疼痛。欲再請轎,又無處去請。正無可奈何,祇得在亭子上打坐片時,忽有二人亦來亭 上歇息,秀英乃起身問曰:「兄等是那裡人氏?因何到此?」那人曰:「我等是湖南人氏,乃同胞兄弟也,姓危名德,弟名雲,俱 在巡撫衙門走動。今奉差往蘇州公幹回來的,請問相公尊居何處?」秀英隨口答曰:「我乃吉水人也。」德曰:「相公聲音似蘇州 人氏。」秀又隨口答曰:「我自幼隨父在蘇州讀書,所以聲音相似。」德曰:「請問高姓?」秀詐曰:「姓張。」雲問曰:「貴縣 有一張庭瑞老爺,想必與相公相識。」秀英曰:「爾問他則甚?」雲曰:「此人與我相善,故問之耳。」秀英乃微笑。德曰:「莫 非就是相公?」秀英笑曰:「既然相善,何反不識?爾問我何事?」德曰:「向聞相公高中,今何不在京會試?」秀詐曰:「適從 京都轉身。今日船到此間,被風浪所害,幸得小船相救,幾乎性命不保矣。今孤身在此,將欲起岸反舍。」二人齊聲曰:「我有一 船往湖南去的,到得蘆溪。今阻風在此,相公何不順便搭我船去。」秀英聞言大喜,正合往張生家路途。乃曰:「既承二位相愛, 足感盛情矣。」於是,遂與危德兄弟下船。時南風已息,即行開船。望上流進發。   危德兄弟訛以秀英為庭瑞,在船上十分敬重。乃空一床好鋪蓋與秀英睡,兄弟卻做一床。於是,說說笑 笑。德曰:「相公還記得吳城河下楊小姐麼?」秀英不解,乃曰:「我不知甚楊小姐。」雲曰:「相公好負心也。小姐自從那晚與 相公和詩訂約後,轉到衙中時時切念相公。祇望稟明大人,以成好事。不料大人見怒,將小姐遂下古井。幸得王大爺救出,避難於 村中。後又有山賊劫入村中,小姐奔賊難,又被大人看見,以車載回。卻又有一段緣故,左右與相公說了罷。正是:     自己懮思大,別人故事多。   未知說甚緣故,且聽下文分解。

南昌縣一鎖一杖、長沙縣一杖一夾、桃花塢一鎖一放,今吳縣又一杖一夾,此所謂自作孽,不可活也。
張宏藥博,在第一回中。劉忠殺宏,在第七回中。遙遙報應,自然而然。人生奸訛,可不畏哉。
張宏藥傅,自衡纔編中出現﹔張博為神,自劉忠夢中出現。可見陰陽交聞。有奇冤自有奇報,世人何必
擔懮,美玉不死於江右,不死於湖南,乃死於吳縣之獄。張宏不死於水,不死於藥,乃死於劉忠之刀。其父子之間,死則同時,人
恨其不早。孔子曰:死生有命。由此觀之,均非正命也。
此處為張博報仇,一大結局。又為美玉覓娶,一大結局。輕輕一回之中,消卻無數大恨。
今人祭禮,多以豬、雞、魚三牲。今劉忠祭城隍,卻以張宏為豬,旁用雞魚配之於中,省得豬價數金,
可謂省錢熱鬧。
張博平日為善,今劉忠殺人以為祭,其享之乎。從古至今,未有用此犧牲者,吾當為之一笑。
秀英一女子,乃敢千里而訪美玉。美玉一男兒,竟不能一番而娶。嬌客秀英隨機應變,全無半點優患。
美玉常遭杖夾,竟無一毫生氣。豈人為哉?實天遣耳。

第八回 說新文絕斷劉園約 講道德掩倒吳江盟

話說危雲謂秀英曰:「還有一段緣故,左右與相公說了罷。」秀英曰:「願聞。」雲曰:「正月間,有一 人不知何處奸徒。冒了相公的名字,到我大人衙中前來就親。相公在吳江與我小姐唱和的詩句,他竟一概知道。我們大人原不識相 公尊容,竟被那奸徒冒認了。成親之時,在洞房中被我小姐識出面貌,使婢稟知夫人。夫人大怒,即著長沙縣鎖拿奸徒審問。正要 定他死罪,奈我大人不忍,遂令知縣將他放了,可憐我大人、夫人與小姐,為著相公一人,做了幾多故事。相公卻將此事拋開一邊 ,安然自圖功名,好負心也。」   秀英聞得此話,引動自己情由,不覺渾然淚下。德曰:「相公不必傷心,我大人將欲使人造府,請相公就 親。因恐相公進京去了,故未請耳。今幸相遇於此,敢請相公同往湖南,早成好事。」秀英聞言暗思:「那吳江小姐所遇的張生, 莫非是花園的張生。但此等人物,不可多得,必然是他無疑矣。」乃詐應曰:「我自京轉,必須回家告知,然後方可應召。」危德 應諾,自此更加敬重。   坐間,但見秀英面帶懮容。危德曰:「相公在此寂寞,待我說個新文與相公解悶。」秀英曰:「願聞。」 德曰:「蘇州城外東郊,有一劉元輝老爺的小姐與婢女在花園內看花。有一書生與相公同姓,因尋春入他花園,見了那小姐,就寫 詩一首。那小姐卻將他詩句抹去,又在圍牆外寫詩和他。次日,那小姐就不見了。劉老爺見了牆外詩句便大怒,就將此事報到吳縣 ,即拿那書生到案。問那書生拐帶小姐那裡去了,把他強打屈招。收監未幾日,遂死在監中。那小姐竟無處尋蹤,這事奇也不奇? 」   秀英聞得此話,大驚失色,祇得免強應答。自思:「張生既死,我復何往。但已至此,無家可歸。不如乘 此二人機會,往湖南一走。且那小姐是有才之人,又與我一樣心病,必然同病相憐,或者可以安身,亦未可知。」主意既定。   不一日,船到了鹿江,秀乃假意與危德兄弟作別。德曰:「相公欲回府,當著舍弟相送到府上,打住兩天 ,原與相公來此。我便在此等侯,同拄湖南便了。」秀英曰:「既承相邀,就此同往湖南便了。我當存封書信回家。」乃假意上岸 ,片時即下船來。危德兄弟大喜,遂開船望蘆溪一路而來。   及到湖南,危德先上岸。見了楊巡撫交了公文,乃稟曰:「小人奉差到蘇州轉身,在九江遇著大老爺女婿 在京會試回來,小人敬請他到此。今現在船上,專候示下。」巡撫聞知大喜,重賞危德兄弟。   乃入內,將此話與夫人說知,夫人大喜。時梅香在側,聞知此事,忙報知小姐。時菊英小姐正在觀書,聽 得這個信息,乃喜曰:「天不負我志也。」乃囑梅香曰:「爾認得張郎,可往觀之。」梅香領命而去。   卻說楊巡撫,一面使危德兄弟及家丁用衙轎迎接女婿,到衙門,大開暖閣,接進內衙,巡撫與夫人起身相 迎。秀英卻從容下轎,行禮間飄然可愛。禮畢,請坐於東旁。秀英欠身曰:「小生寒窗中久慕老大人盛德,今得晤明威,實三生有 幸也。」巡撫曰:「老夫幼而無學,壯而無述,今則老之將至耳。蒙聖恩謬付邊疆重任,賴國運安寧,得以自樂。然才實不稱職, 如足下青年學富,真乃後生可畏。今幸遠臨敝衙,得以點我迷津,此老夫之大幸也。」秀英曰:「小生碌碌庸才。但願朝夕蒙訓, 大人無自謙也。」巡撫曰:「老夫年已六旬,苦無子息。孤生一嬌女,年已十六,願配足下為婚,未審尊意如何?」秀英暗思:「 祇要見了他小姐,自有主意,權且應之。」乃曰:「既蒙大人謬舉,謹當如命。祇恐窮鄉下儒,恐有辱小姐耳。」   正話間,內已設席。遂請秀英飲酒,巡撫親自相陪。席間高談闊論,對答如流,巡撫甚奇之。飲罷,命僕 送秀英至書房中歇下。   卻說梅香領了小姐之命,來到廂房。覷見秀英面貌不是庭瑞,聞其聲音亦不是。乃入告小姐曰:「此生又 不是庭瑞,但其貌不在庭瑞之下。今老爺令人,送到書房去了。小姐何不假扮男裝,去一試便知明白,免得再如前番之事。」菊英 大喜,換了男子衣巾,往書房而來。   先使梅香通報曰:「少爺相候。」秀英聞報,暗思:「適間,巡撫自言無子。又有甚麼少爺,此必小姐假 扮男裝來試我也。」乃出迎接入內。   禮畢,分賓主坐,梅香立於菊英旁邊。秀英指之曰:「盛介請便,容伸一言。」菊滿面通紅,以目視梅香 ,梅香乃退。秀英曰:「蒙令尊翁以今妹下配於愚,愚已允從。適退入書房,有人言令妹,舊在吳江夤夜與人聯詩訂約。後為令尊 知覺,欲以家法治之,今妹奔避村中。又因賊難奔逃,為令尊捕轉。不期又有奸人,假冒庭瑞前來就親。竟中其計,直到洞房方為 令妹察出,將奸人著縣治罪。此事果有之乎?」   菊英見他不是庭瑞,正欲盤問。不料秀英,反說出這段情由,祇得答曰:「有之。」秀曰:「誠如是,今 妹寧無愧乎?」菊曰:「舍妹自幼讀書,詩才殊絕於人,當時盡稱為才女。舊在吳江偶觀風月,適聞庭瑞高吟。因其詩詞清新,知 其為當世奇才也。才逢才,能不留題於光風霽月之下乎?是故,舍妹亦和其詩。二才景同而詩合,是以才憐才,而有以約也。以詩 而發乎性情,豈凡夫俗子所能識哉。家君過於剛烈,實一時之怒也。幸天不絕人願,故舍妹得以旋歸。奸人妄冒之由,亦家君失認 之過也。舍妹察出奸冒,尚不至於失身。由此觀之,舍妹不徒為才女,可謂烈女中之奇女也,復何愧焉?」秀英乃笑曰:「吾聞有 才者必有德,有德者必有行。今妹既讀詩書,自負才名。必尊習孔孟之訓,守朱程之規。且教養婚配,事由父母。禮義廉恥,修自 身心。家庭有堂室之別,男女有內外之分。此數者雖窮鄉下邑,凡夫俗子,所共知也。令妹乃宦家子女,聖門賢才。自當守正惡邪 ,謹靜深閨,方為有用之學也。乃因一詩而動心,不以男女分別。自負一點之微才,見人以為知己,聞言以為至交。遂不顧禮義廉 恥,竟以終身自約。不思上有父母,任意施為,雖凡夫俗子,未必如是。兄乃以才名加之,則古今之才,盡成不美之名耳。令尊翁 侃侃剛宜,豈能容此。兄又以尊翁為過,是兄之大不孝也。夫為烈女者,身雖女子,志勝男兒﹔謹言慎行,以節為主。令妹既自失 於庭瑞,又違命於父母。遇奸人而不早察,事臨時而後變,面種種事端,豈烈女之規模也。堂上交拜萬民共知﹔洞房合巹,三楚相 聞。兄反以為未失身,豈必欲共枕同衾,方為失身者乎?兄以烈女歸之,烈女中未嘗有如此之事也。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 ,齊之子姜,善美者不能掩其醜。事已如是,豈舌辯所能掩乎?」   這一席話,說得菊英滿面羞極,無言可對。更不好問他姓名,遂欲起身。秀英一把扯住曰:「令尊翁以令 妹許我,我與庭瑞如何?」菊曰:「家父祇道爾是庭瑞,爾既非庭瑞,何得冒名至此?」秀英曰:「庭瑞已死,兄尚不知耶?」菊 英聞言大驚曰:「爾何以知其死?」秀英曰:「我在蘇州,聞得庭瑞在東郊劉府花園內,與一小姐和詩。後為劉老爺知覺,即行告 到吳縣。知縣將庭瑞收監,未幾日死在獄中。此事貴署公差,危德兄弟盡知。」   菊英聽了這個消息,受驚不小,急欲問危德虛實,又起身告辭。秀英又扯住問曰:「與兄談論半天,未曾 請教高姓大名。」菊英曰:「我乃楊巡撫之子,爾尚不知耶?」秀英曰:「適間,令等翁自言無子,然則令尊翁謊我耶?」菊英受 逼不過,大叫一聲,昏絕於地。正是:     氣似涌泉關不住,語如利劍實難吞。   未知菊英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秀英本欲往江右,以俊美玉。不料往湖南而遇菊英。菊英本欲守深閨,以俟庭瑞。不料遇秀英而譏庭瑞。
事奇而文亦奇。
秀英訪美玉,是以女求男。菊英訪秀英,是以女遇女。女求男未見情人,女遇女偏逢敵手。
非美玉之詩,何以見牆外之詩﹔非牆外之詩,何以起元輝之怒。非元輝之怒,何以至美玉之死﹔非美玉之
死,何以絕秀英之念。一處緊逼一處,一層變換一層,乃至有湖南之行矣。
蘭英善男裝,秀英善男裝,菊英亦善男裝。同一男裝也,蘭英則志在功名。秀英則為訪美玉,菊英則欲辨
庭瑞。其志各自不同,真令讀者快目。
秀英是一假女婿,菊英是一假公子。菊英欲察秀英之假,秀英則先知菊英之假,此秀之所以勝菊矣。故孫
子曰:「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美玉在院衙,全冒庭瑞之名。秀英在書房,卻不用庭瑞之名。菊英欲辨其非庭瑞,秀英卻辨其非公子。秀
英真有勝人之才矣。
危德謂張生死於獄,秀英大驚,驚後則思別圖。秀英謂庭瑞死於獄,菊英大驚,驚後則難改志。菊英之為
難,又甚於秀英矣。若使秀英遇美玉於吳江之船,亦必題詩訂約。今聞美玉死,未必安心別圖矣。

第九回 假書生妙論驚巡按 真才女奇文奪會魁

話說菊英,被秀英逼得氣滿胸田,昏絕於地。時梅香,正立於書房門外俟候。覷見小姐如此,連忙進來, 扶起小姐出去。秀英到也好笑。   卻說菊英小姐轉到房中,氣得眼閉口開,半晌不語。梅香著急,即忙來見夫人,說小姐陡然起病,不省人 事。   夫人聞言,忙來視病。祇見女兒頭帶生巾,身穿藍衫,長嗟短嘆。夫人間其緣故。菊英曰:「今日逼殺我 也。」梅香乃將與秀英對答一席話,對夫人說知。夫人曰:「今番之事又奇怪了。他又言庭瑞死了,危德知道此事。」遂暗使人召 危德至。   夫人問曰:「此生不是庭瑞,你為甚帶他來?」危德曰:「小人在九江遇著了。問他時,他自言是吉安吉 水縣人,姓張。小人因此便問庭瑞消息,他自己便認是庭瑞。且他年紀又與庭瑞相同,因此便邀他同來。」夫人又問曰:「他說庭 瑞死在蘇州吳縣獄中,又說你也知道,可是真否?」德曰:「此事卻真,果是吉安人氏,姓張,但不知其名字。這事蘇州城中傳作 笑談,都說那生是個才子,想來亦是實事。」夫人聽了危德言語,乃謂菊英曰:「今庭瑞既死,爾當小心,自守規矩。我為爾別擇 才即便了。」菊英曰:「兒志在此人,決不二心,倘其真死,惟有終身守節而已。今書房之生,惟作速逐出,休使他又壞我名色。 」夫人曰:「爾且耐煩,我當與爾爹爹商量。」   是夜夫人與巡撫將此事細細說了,巡撫曰:「此生雖非庭瑞,卻與前番冒名的大不相同。我當問其來由, 觀其舉止,或者便將女兒許他。」夫人曰:「倘女兒不從奈何?」巡撫曰:「我自有主意。」當夜夫妻爭辯不定。次日早起,巡撫 令人到書房請秀英。   卻說秀英在書房納悶,正思欲見夫人,自表真情,無由可入。忽又巡撫使人來請,祇得來見巡撫。禮畢, 坐於側。巡撫曰:「敢問足下貴郡名邑,尊姓大名?」秀英聞言,料是昨日書房的話被他知道了,乃正色曰:「大人昨不知我姓名 ,便與令嬡相許,何忽略之甚也。既與令愛相許,便是骨肉至親,卻來間我姓名,何謹慎之不蚤也。嘗聞治家得法者,出仕必有可 觀。今大人治家如是,其輔國也可知。任邊疆之重,為萬民之主,寧不畏群下笑耶?」巡撫聞言,氣得如痴如獃,危坐不語。   忽夫人自後,出厲聲曰:「昨日祇道爾是庭瑞,故不必問。我女兒又說爾不是庭瑞,何可不問?爾昨日氣 壞我女兒,今日又來氣我老爺。」秀英曰:「岳母不必動氣。愚婿不過與岳父說話,怎麼就氣了岳父?又說甚麼氣壞令嬡,愚婿何 曾見他?此話令人難解。且令嬡又怎知我不是庭瑞?何不請令嬡一會,真假立辨。」夫人怒曰:「是爾自己對我女兒說庭瑞死了, 你還要辯些什麼?」秀英曰:「此話是對今郎說的,實未曾見令嬡。」夫人曰:「我實對爾說罷,我有甚令郎,他就是我女兒。」 秀英笑曰:「原來令嬡善於男裝,可敬!可敬!」夫人曰:「爾實是那裡?可從直說來,免得遭刑後悔。」秀英曰:「務要請小姐 出來,我便實說。」夫人曰:「我女兒乃千金小姐,豈肯與爾說話。」秀英笑曰:「昨日談論半天,今朝卻又不同。」時巡撫在坐 ,愈聽愈惱。   卻說菊英小姐,在屏風後聽得父親被他氣倒,母親又與他說得越發可笑。捶胸嘆氣不已。當下聽得要他出 來,方說姓名。遂走出廳上,曰:「何處匹夫,不知尊卑,擅敢與老爺夫人鬥口耶!」秀英曰:「夫唱婦隨,理之當然。爾敢助母 而逆我哉?」言訖望書房而去。   菊英聞得此話,大叫一聲又昏倒於地。夫人救醒,巡撫罵曰:「生爾逆種,使我幾番氣絕。今不除爾 ,何以治人。」遂取棒,望菊英便打。夫人攔住,梅香便將小姐救入房中去了。

夫人怒,命僕至書房來拿秀英。須臾,僕執一秀才衣巾至。稟夫人曰:「僕到書房四顧無人,祇有一衣 巾在此。」夫人曰:「莫非他走了,爾可著捕快各處捉拿,休被他走脫。」僕又領命而出。   忽一人自旁門而入,曰:「夫人不必動氣,妾已在此間了。」夫人視之,乃一女子也。忙問曰:「爾是 誰家女子,怎生到此?」女子曰:「妾乃江南蘇州人也。家父劉元輝,原任雲南布政。兄劉忠,現為翰林學士 。妾名秀英,年方二 八。因與才人聯詩,被父逼逐,落難於野。後遇危德兄弟,認妾為庭瑞。妾因慕小姐高才,恨不即見,故不辭 千里而來,投及府下 。初到時,本欲盡吐衷情。又恐大人不容,祇得暫隱於腹。後與小姐書房談論,思欲實告。奈因小姐男裝而來 ,又恐其儀不合。適 間欲言,又因大人默然在座,又不敢言也。茲遇夫人,故將心腹盡訴,望夫人見憐,乞賜收育。」言訖,渾然 淚下。夫人曰:「原 來,你與我女兒是一樣之心病也。千里來投,自應相留。但是昨日若不氣我女兒,亦不至有今日之事也。」   時菊英在房中聞得此事,遂走出來,笑曰:「爾乃熟讀聖經,深通道德,亦有如此之事耶。」秀英亦笑 曰:「昨者言辭唐突,實欲掩自己一時之醜耳,祈小姐見諒。」夫人謂菊英曰:「爾獨忘卻張村耶,彼此皆宦 家小姐,同一心病。 既難中來投,自應以禮相待。當以姊妹稱呼,毋容相妒。」菊英笑曰:「兒乃戲言也,何妒之有。」秀英曰: 「蒙夫人深恩,願拜 為膝下。」遂倒身下拜。夫人甚喜。使與菊英結為姊妹,秀英佔長一月,菊英居次。   卻說巡撫,正在前堂納悶。忽有僕聽得此事,就一一對巡撫說知。巡撫聞言,轉笑曰:「此真千古佳話 也。」遂入內,夫人忙使秀英下拜。巡撫扶起,囑之曰:「今張生既死,爾姊妹務要痛改前非,謹守閨門,毋 再如此。」二女低頭 不語,遂唯唯退入房中。   自是秀英在此安身,與菊英十分相愛。日則同食,夜則同榻,總以讀書為事。菊英卻將吳江之詩與秀英 看,秀英亦念花園之詩與菊英聽。二女見了此詩,無不讚美。秀英曰:「賢妹詩後題得是張庭瑞名字。我花園 中題得是張美玉名字 ,獄中死者美玉也。這等看來,庭瑞不曾死。」菊英曰:「此等才子,那有幾個。想美玉就是庭瑞的別號,或 者改了名字,亦未可 知。」秀英曰:「此亦不必稽考,凡事總有一定,人謀徒自取辱耳。」遂不計較,按下不表。   再說庭瑞自省中中試後,在家等候湖南菊英小姐信息。不料等了數月,不見動靜。過了殘年,便打點進 京。蘭英亦要同往,何大姑亦不阻他,便令與庭瑞一同進京。僱了船隻,帶了家丁,順水而下。   不下一日,到了南康。便灣住了船,乃進城邀建章。時方山老爺,早已催促建章進京。建章因與庭瑞有 約,便在家等候,其所需物件早己安排。當日接著庭瑞、蘭英大喜,遂拜別父母一同下船,於路詠物留題,十 分得意。   不上兩月,已到京師,租了寓所歇下。時天下舉子紛紛齊到,及至考期,便各各接號、應點、進場。是 科大總裁是大學士孫建庭主考,十分精嚴,專取真才。未及半月,三場早畢。庭瑞等轉到寓所,各自言出詩文 ,爾愛我喜,好不得 意。   過了幾日,場中榜出。時乃半夜,四方士子各執火把,左衝右探,爭看榜文。時庭瑞正在睡夢,聞得外 面喧嘩,始知榜出。忽有數人前來打門,庭瑞開門問之,祇見數人手拿報條,報稱中了會元張蘭,又報二名武 建章,三名張庭瑞。 時蘭英、建章都已起來了,見了報條,喜不自勝。當下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便到各衙門拜客。京都官員無 不稱讚。   末及半月,又進文華殿殿試,畢歸寓。專候殿試榜出,以定次第。是夕庭瑞等三人在同年處飲酒歸,將 醉,各自就寢。   忽有二人叫門,庭瑞出問。二人曰:「帝君升殿,立等爾去。」庭瑞乃整衣,隨二人來到一所宮殿,十 分華麗。到了前殿,見有公案,便立住了腳。二人曰:「帝君在二殿。」庭瑞遂入二殿,立於階下。偷眼看見 一帝端坐殿上,儀表 驚人。年約半百,手綽烏鬚,眼閱文卷。兩班人各捧文集,公案上字積成堆。那二人跪上稟曰:「庭瑞已到。 」帝命帶上。二人乃 將庭瑞喚上,俯伏案前。帝曰:「爾年已二八,父讎尚不知報,何以為人。今將去爾爵,令爾變犬。」   庭瑞不解其故,正要爭辯。忽見一金盔金甲人,形容古怪。左手拿一金斗,右手拿一硃筆。用筆在庭瑞 頭上一點,左右武士,將庭瑞推入於黑暗洞中。霎時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正驚疑問,又聽得上房蘭英大叫:「奇怪!奇怪!」乃急問之。正是:     方覺南柯夢,又聞古怪聲。   未知何事古怪,且聽下回分解。

秀英既氣巡撫,又氣夫人,乃復氣小姐。一家之人遭其取笑。霎時現出女子,道出真情。而巡撫、夫人 均能以禮相待,真乃仁厚量宏矣。今人交際,往往始親而終疏。秀、菊二女則先睽而後合,初則爾我相譏, 既則同病相憐。閨中朋 友,亦有千里之交,真乃千古奇事。   秀英聞危雲之言,疑吳江之庭瑞是劉園之張生。菊英聞危德之言,又以獄死之張生為吳江之庭瑞。其實 皆誤也。秀英未嘗訂約,猶可再圖。菊英既有盟誓,毋容他適。為菊英者,不亦難乎?   秀英言庭瑞死於獄,是本心話,菊英猶未深信。卻有危德一番老實相襯,錯亂成文,賓令菊英唬殺。   有牽連到有懮患,無牽連反得安閑。美玉之死,秀英絕花園之想。誤以為庭瑞,菊英又絕吳江之約。心 無牽連,得以泰然自安。可見運酬世事,到處都是煩惱。   庭、建、蘭三子,入伴同時,登科同時,今登甲又同時。參差於三名之內。似此幼年聯捷,更使讀書者 羨殺。   劉忠之夢與庭瑞之夢,遙遙相映。劉忠則顯然明白,庭瑞則驚疑不定。顯然明白應,驚疑不定亦應。由 是觀之,夢寐之事,無有不應者矣。

第十回 德泉庵道士解夢 文華殿聖主招婿

話說庭瑞,正驚疑自己之夢。忽又聽得蘭英叫奇怪,乃問其故。蘭曰:「方纔睡著,得一奇夢。夢見有 二公差至此,將兄捉去。我一時著急,又不知何故,隨後趕來。趕到一所大殿前,祇見哥哥進去了。我亦要 進去,被守門的阻住, 因此在殿外等候。不期有甲士手提利刀而出,我將欲回避。不料被他捉住,言我是惡人,要剮我心。我苦苦 哀求,總不肯放手。卻 叫那兩個守門的將我捉住,剝去我上身衣服,便以利刀剮我的心,十分利害。霎時,竟將我心剮出,守門的 把我推入一黑暗洞中。 霎時醒來,乃是南柯一夢。此事是奇怪麼?」庭瑞曰:「我還更奇。」遂將所夢與蘭英說了。於是二人各自 驚異。   次日早起,便將所夢與建章說知。建章曰:「夢寐之事,不可信亦不必疑。弟昨晚也得一夢。夢見東邊 牆上生一奇花,我甚愛,欲摘之,奈太高摘不著。有一人似我相識,以手托我足,方纔摘下。那人與我白布 三尺,纏於花外。不覺 醒來,乃是一夢。」庭瑞曰:「我素來不夢。今三人在此便有三夢,其中總有應驗。但是我等不能解測耳。 」   當下早膳畢,三人小衣小帽,步出北門外散步。見一庵堂,橫書三大字曰:’德泉淹’。庵前有一夥人 簇擁在一處,庭瑞等近前看之。祇見一道土與一童子求卦,正在設蓍。須臾,求出一卦是乾之夬。道土曰: 「爾問父病,已今棄世 了。」童子驚問曰:「何以知之?」道士曰:「乾者,父之象也﹔夬者,數之極也。乾盡午中,今午時已過, 復何問焉。」正言間,祇見一人如飛走來,謂童子曰:「爾父親死了,爾還在此何幹。」童子聞言,大哭而 去。   時庭瑞看見這個道士論卦,說得有理。便也來問卜。道士見了庭瑞,忙立起身來曰:「貴客到此,有何 貴幹?」庭曰:「特來求卜。」道士便問:「所卜何事?」庭曰:「因夢有疑,欲決之於卜。」道士曰:「 有夢便有兆,吾當為君 解之,更不須卜。」於是,庭瑞便將夢中之事對道士說了,道士曰:「公乃今科狀元也。」庭曰:「何以見 得?」道士曰:「將去 其爵,狀字之西,再加一犬,豈非狀元之兆。」時觀者,皆善其論。   建章亦將所夢告之,道士曰:「君非人乞養之子耶?」建章聞言暗思:「自己原是江中救起的,人皆不 知 ,今到被他道著。」暗暗奇之,卻又推說不是。道士曰:「乞養之由,公不自知,令尊翁隱而不言故也。觀 君兩朵白眉出類拔萃, 非等閑可比。脣上有紅應痣,名二龍戲珠,祇是二龍不分陰陽,故知君欲作兩姓人耳。君適言之夢仔細想來 ,探牆摘花,今科探花 必屬君矣。但是外纏白布三尺,必主令尊翁棄世,應在三年之喪也。」建章聞言,大驚失色。   蘭英亦將所夢告之,道士曰:「顯然之事也,惡字去心乃亞字也,君則亞於狀元矣。」三人聞其解夢之 說 ,甚奇之。遂謝以白銀數兩,即歸轉寓所。不題。   卻說大總裁孫建庭於殿試後,萬曆皇帝命他批閱文卷,以定次第。不二日,便入朝復旨。帝臨太和殿, 建 庭俯伏奏曰:「臣奉旨閱卷,今已分出次第,該陛下御筆評定。但是今科文明秀美,大有可觀者,前三名真 乃天降才星。自太祖開 科以來,未嘗有如三子之才者。此正國家祥瑞,文明當顯之日也。」帝聞奏大喜,遂下旨著今科進士,明日 早朝聽選。當日退朝, 不題。   旨意一下,三百進士俱於明日五鼓,齊集五朝門外。但見黃榜高掛,狀元便是張庭瑞,榜眼張蘭,探花 武 建章。三人各自歡喜。   時文武官員俱在五朝門外。霎時,帝座文華殿,文武朝見畢,鵠立兩班。帝命黃門官,選召新科狀元及 榜 眼、探花朝見。庭瑞等三子俯伏金階。帝見三子青年俊秀,十分喜愛。遂御賜金花兩朵,御酒三杯。三子謝 恩,插花飲酒畢,退入 文班。帝又選二甲、三甲上殿,逐一賜以花酒畢,各自歸班。   帝召大總裁孫建庭曰:「朕觀今科三頂甲,青年秀美,世所罕有。朕正宮李后生一女,名璧玉,年十四 歲 。朕弟秦王有一女,名金鸞,年亦十四。二女聰敏非常,深通翰墨,朕實愛之,欲得佳婿相配。今狀元、榜 眼、探花乃富世之英才 。朕欲從三子中擇二,以二女配之,卿為朕擇焉。」建庭奏曰:「臣願舉狀元以招駙馬,榜眼以招郡馬。」   庭瑞在文班中聽得此事,誠恐誤了菊英。連忙出班奏曰:「臣自幼已訂結髮,將欲歸娶。今不敢忘貧賤 而 就尊貴矣,請陛下別選賢士,以配公主。」帝曰:「卿既有配,朕亦不相強。」建庭接口曰:「狀元既有結 髮,便以榜眼為駙馬, 探花為郡馬。」   建章因與張蘭在江西省議了婚姻,亦忙俯伏奏曰:「臣亦定了婚姻,不敢妄冒。惟有榜眼年纔十四,尚 未 定婚,可以應命。」帝曰:「既如是,卿與總裁為媒,招榜眼為駙馬。」庭瑞與蘭英暗暗著急,欲辭不能。 蘭英祇得跪奏曰:「蒙 陛下深恩,謹當尊旨。但臣幼弱無知,公主亦尚年幼,伏乞從容數年。」帝准其奏,遂退朝。   庭瑞等歸到寓所,始信道士之言。次日,往各處拜客遊街,京城中官吏軍民,無不誇美。   卻說帝女璧玉與秦王女金鸞,年六歲時,帝與王夜飲於花園,二女於席前捉螢為戲。時桃正熟,帝起身 摘 一桃與金鸞,卻又愉眼看璧玉,壁祇當不知。金鸞乃將桃送與璧玉,璧玉不受。金鸞卻將桃棄於席上。璧玉 曰:「我與爾分食如何 ?」鸞曰:「可矣。」   璧玉遂拔帝所佩之小刀,將割而分。帝勿許,乃復去桃於席上。帝甚奇之,因見月下花影,指謂二女曰 :「有能掃開花影者,許其割桃分食。」璧玉曰:「我能去其影矣。」乃取帝座邊掌扇遮之,影遂不見。帝 曰:「欲去花影,又有扇影,越發不好。」金鸞曰:「我能去花影矣。」乃取席上燭照於花下,花影遂無。 帝與王見二女如此敏捷,驚喜欲狂,舞掌大笑。   金鸞曰:「可以分食君賜矣。」遂取秦王佩刀割桃。帝急止之,乃復起身,摘一碩桃與璧玉。二女各受 桃,攜手而去。有詩嘆曰:   金鸞、璧玉讓桃奇,恰似夷、齊棄國時。古聖遺風藏史內,深宮幼女怎先知。   自是帝深愛二女聰明,令其同居讀書。七歲遂能文,今已長成。帝因見狀元等俊秀,遂欲為二女擇婿, 當 下將璧玉配定了榜眼。退入後宮,便與李后說知。李后乃暗差人來榜眼公館,問榜眼年庚。   卻說蘭英歸到寓所,心中懮悶。將思欲埋名絕跡,退守深閨。忽見李后使人來問八字,明知是欲與公主合 婚。庭瑞亦通命理,便與蘭英假造一夭壽八字,付來使去訖。   正與建章閑坐,忽見一人身穿素衣,哭拜於建章之前。建章大驚,視之,乃家僕長松也。忙問何故,長松 泣曰:「大老爺去世矣。」建章聞言,大叫一聲,昏絕於地。庭瑞等慌忙救起,扶到床上,半響方醒。   庭瑞與蘭英及其僕,皆立於床前流淚。建章謂僕曰:「大老爺有病,爾何不早來報,直到如今方纔到此, 爾可將大老爺病患,從頭說與我知。」僕曰:「自公子起身後,未及半月,大老爺遂患病在床。夫人遂欲著僕 來京趕公子,卻被大 老爺知道,將僕止住,說公子進京求取功名要緊。後來漸漸病重,口口聲聲說倘或棄世,可將棺木停在中堂, 弗使人進京驚動公子 。俟會試後,方可前去報信。所以家中人俱從其言。」   建章哭曰:「爹爹愛我,何乃至此。」又顧庭瑞曰:「道士之言,誠不謬矣。」遂於是日承服,即行作表 ,託庭瑞申奏,連夜遂欲奔歸。庭瑞止之曰:「令先君既已辭世,不能復生。今兄欲連夜奔喪,未免有傷貴體 ,恐負令先君之遺意 。」   當夜乃止,明日遂行。庭瑞因其未進飲食,乃設酒餞行。建軍泣曰:「弟與兄自白鹿以來幸同科甲,本欲 朝夕相聚,常聽教誨。今聞先君去世,恨不能插翅飛歸,雖有龍肝風心,亦不能下咽。」庭瑞曰:「令先君父 子也,弟亦朋友也, 俱在五倫之列,又何親何疏。兄盡其孝,弟盡其情,倘不飲我酒,亦當飲我心。」建章聞言,祇得就席。執杯 在手,不覺淚落杯中 。蘭英勸之曰:「父母之喪人皆有之,宜自惜焉。」建章越發淚流滿襟。庭瑞又慰之日:「令先君在曰,每痛 督兄以讀書為事。今 即科甲聯捷,則令先君於冥冥之中,未嘗不歡然含笑矣。今既名列仕途,身被國恩,又當以朝庭為念。若一旦 過於悲切,則哀而必 傷。哀而傷則精神損,志氣哀矣。既不能報君恩,又不能繼父志,反為不忠不孝之人也,可不自惜乎。」建章 曰:「弟非不自惜, 奈此心自然傷慘,欲止不能耳。」言訖淚如涌泉。庭瑞、蘭英亦皆下淚。建章乃離席曰:「弟酒力不勝,願兄 見憐。」庭瑞亦不相 強,遂命撤席。   建章即起身,二僕相隨,庭瑞、蘭英相送。建章執蘭英之手曰:「尊兄他日回府,於岳母之前善為我致意 。若令妹尚在年幼,宜善教之。」蘭英聞言,渾然淚下,曰:「此事毋勞囑咐,兄宜自珍。」言訖,三人皆下 淚。建章曰:「路途 遙遠,兄等不能代弟行矣,且請回寓。」庭瑞與蘭英卻送至十里而別。   卻說李后,得了榜眼的八字。遂使推命者與公主合婚。及推命者開了八字,批評停當,太監拿進宮來呈與 李后。李后一看,遂來見帝曰:「陛下以榜眼為駙馬,妾深以為不可。適得榜眼八字,使術士推之,言榜眼命 必夭壽,且妨女家, 似此寧可招乎?’」帝笑曰:「婦人之見,真乃可恥。我有我的福氣,一女婿何能妨我。」李后曰:「女兒卻 是我的,必不能由陛下。」言訖竟哭。帝曰:「爾不須性急,朕當決之於卦。」乃命太史筮之,得火澤睽卦, 六爻安靜。太史奏曰:「觀卦之象,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內卦少女為澤為金,外卦中女為日為火,火與金 不相容也。外卦有文明之象,故中榜眼,然其氣象中虛,實有女子之象,惟陛下自裁。」帝曰:「朕將退之。 」   次日早朝,駕坐光明殿。群臣朝恭畢,庭瑞將出建章之表申奏。祇見黃門官啟奏曰:「福建撫臣劉忠,有 白圭表章奏聞。」帝命呈上御案,觀其略曰:   福建撫臣劉忠誠惶誠恐謹奏。為奏聞事:臣奉命出守福建,由水路舟至南康,夜宿於朱子壋內。夢神賜白 圭,夢即覺,白圭仍在袖中。因取觀之,則圭上有鐫文。細讀其文,始知夢中之神,乃福建城隍也,其一切含 冤之故悉具圭中。不 期惡人數終,突然而來,自受臣綁。囚至福地,果見新塑城隍,宛若夢中之神,是以立誅惡人,以謝神囑。謹 將白圭進呈,伏乞聖 覽。   帝將表文看了,又將白圭反復細看,乃嘆曰:「有此奇冤,必有此奇報。陰陽之理,誠不謬矣。」正是:     陰陽誠不謬,善惡果無差。   未知皇上如何發落,且廳下文分解。

庭瑞得夢,蘭英得夢,建章又得夢。庭、蘭則受驚,建章則得物。一刻之間,各自一樣境界。   庭瑞將問卜,卻先有童子問卜。建章將喪父,卻先有童子喪父。前後相對,預作庭、建之兆。   卦勢之有象,吉凶生焉﹔夢之有兆,吉凶亦生焉。有夢兆猶有卦象。可見會通者,隨物可以理數,隨事可 以測機。   予向欲學術數,問於汪節庵先生,先生曰:「大哉術數,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須知過去未來 。苟非其人,莫傳其秘。非其時,亦不生其人。若夫今之星卜,餬口而已,奚足以言術數?」予自量力不及, 乃止。今現德泉庵之道士,何殊於平原之管子。彼亦人也,予何獨不然?   最難得者帝女,最嬌貴者帝婿。在他人則雖有結髮,未嘗不捨彼而就此。而庭瑞則留意於菊英,富貴不能 動其心,才色不能易其志。苟非豪杰之士,能如是乎?帝摘一桃,故欲使二女相爭,二女卻反能相讓。觀二女 之讓桃,何殊夷、齊之讓國。亦可讚之曰:璧玉、金鸞,古之賢人也。月下花影,何能掃開?璧玉能以扇遮其 影,金鸞又能以燭映其光。觀二女之穎悟,可稱雙絕。

第十一回 張狀元衣錦還鄉 武探花居喪守服

話說帝見劉忠之表,及白圭之說,十分驚奇。即將表章及白圭,出示群臣。庭瑞近前見了白圭,忙俯伏金 階奏曰:「張衡才,臣之父也。原因與房叔張宏自蘇州歸,至南康朱子壋內,無病身故,卻是叔父扶柩歸家。 臣母感其德,將家事付他管理。數年來,祇見宏叔富厚。後因見其行為不公,是以絕其往來。若毒害之由,實 無一人知覺。」帝問曰:「卿父平日作甚事業?」庭奏曰:「臣家自祖上以來,頗有家資。臣父平日,惟施財 濟困而已,別無所為。」帝讚曰:「‘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誠哉是言也。在他人縱有此冤,未必 遂有此報,況身為城隍,受上帝之敕命乎。此等偉人世所罕有,朕今加封為天下都 城隍,以彰其德。」庭聞言,忙叩頭謝思。帝命將此事刊報,頒行天下。自是天下人皆知此事。   當時庭瑞又俯伏金階,將建章之表呈上,奏曰:「探花昨因父沒,即行奔歸,茲遺有表章,奏聞陛下。」 帝命侍臣接上表章,觀其略曰:   探花臣武建章謹奏為丁懮事:臣父方山,原任漳州道職。因衰老多病,蒙聖恩捨歸田里。臣奉湯藥有年, 於今二月數卒。臣痛慘無地,身服齊衰,不敢朝見,謹修表上聞,伏於聖聽。   帝看畢,乃曰:「探花有喪,不容不去。卿等在朝,當為朕勤心輔國。」庭奏曰:「臣兄弟一介書生,幸 竊科甲,敢不盡忠以報國恩。今國家閑暇,伏乞聖思,假臣旋里數月,不勝感激之至。」帝曰:「卿欲歸家, 早宜來京,以應國用, 勿負朕心。」又曰:「朕昨許榜眼招為駙馬,似乎榜眼面帶難色。回思婚姻之事,自有定理,何可強也。今榜 眼別擇良配可矣。」 蘭英暗喜,一同叩頭謝恩。帝乃退朝。   百官各轉衙門,皆知狀元、榜眼奉旨回家,俱紛紛來送禮。庭瑞與蘭英回到公館,令僕收拾行囊,將欲起 程 。因各官前來送禮,祇得向各衙門辭行。   次日早起,百官又來送行。庭瑞與蘭英遜讓不過,祇得與多官步行,送出城外方止。庭、蘭方纔上馬。行 未 數里,祇見有人跪稟曰:「新科各同年老爺,俱在前面等候。」庭乃策馬向前,早望見一班同年,俱在長亭之 上。於是乃與蘭下馬 ,步至長亭。眾同年齊揖曰:「聞知狀元兄弟回府,弟等特具一觴,聊以作餞。」庭謝曰:「弟一介寒儒,偶 然僥幸,何敢勞諸兄 盛設,使弟於心怎安。」乃與蘭就席,諸同年爭欲敬酒。庭謝曰:「弟酒力甚微,不能多飲。愧領數杯,足感 盛情,願諸公見諒。 」眾乃止。   須臾,庭離席曰:「弟不勝酒力矣。今暫相離,數月後又將復來,少不得同事有期,再當酬謝。」眾因其 行 色匆匆,亦不強欲其飲,皆離席相送,拱請庭、蘭上馬。庭、蘭決要步行,將百步,庭謝曰:「叨蒙盛餞,感 惠已極,何敢再勞遠 送,謂此止步。」同年中一長者曰:「我等相送,反勞狀元等步行。不如止步,但請狀元兄弟登鞍。」於是, 眾皆揖遜,庭、蘭祇 得上馬,欠身一揖而去。眾同年亦各回寓。   卻說建章奔喪歸家,於路無分晝夜,趕到家中。將近門首,遂呼天而哭。及入門時,但見滿門親眷及奴婢 輩 ,一堂盡白,見了建章一齊哀泣,哭聲大震。建章跪拜靈前,伏地痛哭。眼中流血,眾人扶起,潛入孝帳。   祇見堂上兩副靈柩,大驚。未及開言,眾泣曰:「老夫人亦於前三日逝矣。」建章聞言,仰面而倒,昏絕 於地。眾人救起,徐徐方醒,以頭衝柩上,幾番氣絕,眾人救住勸解。建章大哭曰:「父母年邁,不能朝夕奉 養,乃遠離膝下,自圖功名。今父母雙亡,不孝之罪何能苟免。」言訖大哭,又昏倒於地。眾人扶到床上,哀 慘已極。   時府尊率滿城官員,俱來吊禮。不見建章謝賓,府尊問曰:「聞公子得中探花,今已回府,如何不見?」 其僕叩頭泣曰:「公子自京歸,因傷大老爺身故,於路受盡奔苦。到家又見老夫人去世,遂悶絕於地,僕等救 醒,哀慘太甚。今已四 日水漿不進,臥於床上,祇有一口氣,亦恐不能久矣。」知府聞言,感其孝心,遂率各官至其榻前相勸。   建章瞑目問僕曰:「誰至此?」僕答曰:「府大老爺與滿城官員在此吊禮。」建章聞言,一躍而起。見府 尊立於床前,慌忙跪下叩頭。知府扶起,慰之曰:「探花宜自惜,無過傷矣。」建章泣曰:「父母年邁,不能 定省寒溫。父母臨喪, 不能自守制禮。府尊至而不迎,吊客來而不接。不孝之罪,實迷蒼天。」知府勸曰:「父母之喪,誰能免乎? 探花不可過傷,切宜自珍。」眾官亦相勸。建章祇得點頭。   各宮辭出,建章掩面哭送。各官既去,建章又伏於柩上痛哭。親友苦勸,始略進飲食。於是將擇日治喪。   忽又有二少年素服而來,後有隨人手捧祭儀。建章在孝帳內覷見二人,乃庭瑞兄弟也,因居喪不便出迎。   庭瑞令擺開祭儀,遂與蘭英在靈前禮拜。庭瑞自讀祭文曰:     維年月日,張庭瑞暨弟蘭謹具牲儀,致祭於方翁老大人之靈前。曰:嗚呼,方翁不幸數終。浮生若夢 ,渺渺一空。人豈不傷,我心實痛。翁如有靈,享我一樽。吊翁盛德,遠佈福澤。君為嗟慘,民為斷腸。吊翁 治家,教子有方。名傳天下,才勝群英。想翁當年,凡謀有節。哭翁辭世,伏地流血。報國以忠,治民以德。 幽為鬼神,正氣永赫。嗚呼痛哉,伏為尚饗 。   讀畢乃起,建章叩頭謝賓。庭瑞扶起,共入孝帳內。談及數語,內堂席已安排。遂請庭與蘭飲酒,建章相 陪,各言別後之情。   酒過數巡,庭瑞起身曰:「弟在九江僱船到此,今船灣在朱子壋內等候。當此順風,不能久留,就此告辭 ,數月後進京再來造府。」建章留之不住,祇得送到門首,乃曰:「弟制服在身,不敢遠送,望勿見罪。」庭 曰:「是何言也,孰不知禮。」言訖,一揖而出。   來到船上即刻開船。順風而上,往吉安而來。自是建章在家擇日治喪,自此謹守制服。   再說何大姑在家。自從打發庭瑞、蘭英進京去後,家中雖然富厚,亦覺冷落,乃往妹家居住。妹夫夏松甚 是敬禮,其妹終日相與談笑。妹因無子亦常有懮思,屢勸其夫娶妾,夏松祇不從。大姑亦每用好言勸解。   一日,張家僕來稟大姑曰:「家中報子到了,報姑娘中了會元,大相公中了第三名。」大姑大喜,乃作書 令執事之僕打發報子去訖。   過半月,又有僕來云:「家中又有報子到,報大相公中了狀元,姑娘中了榜眼。」大姑聞言喜報,乃辭過 妹夫,即起身回家。其妹亦同來賀喜,姊妹同駕一車,僕從隨後。比及到家,多以金銀打發報子去了。   又過一月,忽報狀元回府。時大姑正與妹在房中閑坐,聞得此報,即與妹同出中堂。但見滿堂旗幟,庭瑞 、蘭英立於堂上,見了母親,遂跪拜於地下。大姑扶起,命拜二姑。二姑忙欲答禮,被大姑捉住,受了四拜。 庭、蘭拜畢,大姑命坐於側,細問京都之事。   庭瑞乃將福建巡撫上表,父親含冤之故與母言。大姑聞言,不勝忿恨,曰:「我在夢中十餘年矣。近在爾 姨娘家回來,始知宏賊那廝,家產盡絕。原來如此,恨未生食其肉矣。今蒙福建巡撫與爾父報仇,此等大德, 即當往謝之,且得祭爾父之靈。」庭瑞點頭應諾。蘭英又曰:「今父親蒙皇上救敕封為天下都城隍,各省有詞 詔頒行。」大姑曰:「以爾父之德,為城隍於職無愧。然聖上之恩,難以報效耳。」   庭瑞又將建章得中探花,及其父母雙亡,一一說了。大始曰:「彼既無父母,須要他到此招親。」二姑曰 :「此言是也。祇是他現在居喪,且待他滿了孝服,作書請他便了。」大姑點頭應諾。當下便擇祭擇祖,房族 人等為之豎旗掛匾,忙了半月。   於是,庭瑞遂與蘭英同往福建。不一日到了省城,令僕具帖入巡撫衙內。劉忠在內衙見了狀元、榜眼名帖 ,隨步出頭門迎接。與庭、蘭揖讓不過,挽手同進暖閣。到了後堂,庭與蘭便納頭下拜。正是:

兄妹同謝德,父子共沾恩。   未知劉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張博之冤,初無入知,今則天下皆知。既受上帝之敕,又得人王之封。讀是編者,何其快於心歟。
蘭英招駙馬,是一段難文﹔建章薦蘭英,又是一段美意。讀者正不知其何以著落,卻從卦命之中輕輕按下

建章歸家,兩個知已餞行。庭蘭歸家,三百同年餞行。庭蘭何其榮,建章何其慘,然以千萬人虛附之知,
誠不若一二人中心之知矣。
建章既奔父喪,又見母喪。庭瑞既得身榮,又得父顯。本是同心之士,變出兩樣禍福。
方山本無子,卻又有子。今既有子,亦同無子。其夫妻相繼而亡,有子不在身前,拾養之勞又安在哉。總
之,君子安靜以自養,無住而不自得矣。
何大姑冷落,霎時便有幾多熱鬧。何二姑冷落,到底還是一邊淒涼。吾既為大姑喜,又為二姑懮。

第十二回 祭城隍劉張三結盟 接聖旨兄妹兩承恩

話說劉忠迎接庭瑞、蘭英至私衙。庭、蘭倒身下拜,劉忠忙扶起,遜坐於客位,乃曰:「殿元先生兄弟如 此,弟實難解。請問光降敝衙,有何見意?」庭曰:「大人忘卻白圭乎?」忠曰:「白圭已解進京都,狀元何 以知之?」庭、蘭皆泣曰:「授大人白圭者,學生之先父也。大人所戮者,先父之讎人也。大人為先父報讎, 真乃重生父母也。因在朝立於班中,帝將白圭出示諸臣,是以知先父之冤矣。」言訖,以手拭淚。忠曰:「原 來愚所夢者,乃狀元父也。雖然受害於宏賊,今賊已被弟所殺, 則令先君之恨已泄矣,又何傷哉。且令先君又受皇上敕封為天下都城隍,今聖像現在此間,弟明日與狀元同往 致祭如何?」庭瑞曰:「感大人巍巍之德,已無可報效。若再勞大人,先君亦恐不安矣。」忠曰:「城隍乃我 境內之主,禮所當祭也,倘狀元不棄,願結兄弟。」庭與蘭曰:「若大人見愛,得常侍左右,故所願也。」劉 忠大喜。三人遂於衙內,囑告天地,願結為生死之交。忠年二十居長,庭年十六次之,蘭英居三。   於是,設酒歡飲,至晚方撤席。蘭醉先寢,劉忠邀庭瑞至書房閑散。庭乃暗將蘭英男裝之故,對劉忠說知 。忠曰:「原來妹妹如此奇絕,真可敬也。既已名揚天下,宜早隱身退避。若再如此,恐主上察知,反為不美 。」庭曰:「兄言是也。但此事尊嫂處亦不可言,惟弟與兄知之耳。」二人談至半夜方寢。   明日清晨,忠出令箭一枝,今合屬文武至城隍廟祭祀。先使人牽牛羊馬匹,至廟前俟候。忠卻與庭瑞、蘭 英三人乘轎望城隍廟來。   彼及到時,合屬官員俱在廟前俟候。忠即命宰殺牛羊馬匹,獻於殿上。然後奏樂,忠與庭瑞、蘭英致祭於 殿 上。庭瑞俯伏告曰:「兒等無知,以至爹爹含冤負屈。幸爹爹自顯威靈,得蒙忠兄報讎。今忠兄不棄,願與兒 等結為兄弟,兒不勝感德,伏望爹爹冥鑒此心。」   祭畢,各官懼挨次行禮。既畢,忠謂各官曰:「列公暫且回衙,午刻概請到院上飲酒。」眾皆應諾而退。   忠等三人回衙,即使人設席於花廳。至午刻,各文武俱到院上。忠使人請入花廳,文東武西依次坐定。忠 、庭、蘭三人陪坐於未位。未及舉杯,先令花亭中焚異美之香,作和平之樂。百鳥皆來,翩翩花下,眾歡然而 飲。   酒行數巡,忠起身於各官之前敬酒。眾皆失色,似有不安之狀。忠曰:「今日之酒,為我結義而設,乃義 酒也。無論名爵,以長者為尊,諸公各宜歡然一醉。」眾官不得已,乃飲其所敬。少時,庭瑞、蘭英各起敬酒 。   直飲至日落西山,各官俱已沉醉。禮節暫亂,忘其等俾。庭消飲酒樂甚,舞掌而歌曰:   微軀五尺兮,何所不容。潛心聖學兮,淵源無窮。夕寒窗兮,誰為知己。喜今暢飲兮,滿坐豪雄。   歌罷,眾皆大笑。於是,眾文官詩興浡然,各詠新詩。西邊武官冷落無趣,周總兵奮然起曰:「狀元以文為 樂,我亦當以武為揚。」言訖,拔從人佩劍,戲舞於亭前,各武官皆拔劍相助。霎時,花園中但見劍光萬道,眾 人齊聲稱善。舞罷,復就席暢飲,至更盡方散。   是晚,劉忠與庭瑞共榻。庭將解衣就寢,忠問曰:「賢弟娶否?」庭不答,渾然淚下。忠不解,忙問曰:「 是何意也?」庭拭淚曰:「弟去歲自廬山歸,在吳江遇一女子,名曰菊英。其女年貌與弟相當,其才則勝弟十倍 矣,乃湖南巡撫之女也。曾與弟聯詩訂約,至今不聞消息,是以傷心耳。」忠曰:「賢弟若以此女為心,恐終有 負賢弟矣。」庭曰:「兄何以見之?」忠曰:「愚在京時,聞楊巡撫為人剛極而後柔。若知此事,必不相容。此 女若守賢弟之約,有死而已,復何望焉。愚有一妹與賢弟同年,名曰秀英,亦頗有才名,胸中學問不在愚兄之下 。雖賢弟意中美人,亦未必遇此。愚作書回家,為賢弟說合,貨弟以為如何?」庭泣曰:「弟與兄今日之盟也, 與菊英昔日之盟也,棄舊迎新,弟所不為矣。若天緣有分,自然可以成配。倘彼父不容,此 女料不負我。或為父所逼,必就死地,如其死。我當守之以義,決不復娶也。」忠曰:「愚聞仁義雖重,忠孝為 先。賢弟既讀書,豈不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乎。賢弟欲守義,愚亦不奪貿弟之義。若此女得為賢弟配,願使舍 妹居側室。」庭曰:「今妹何可為人妾?」忠曰:「決無不可。」庭乃允從。是晚二人共寢。   明日早起,忠入內,將此事告其妻李氏。李氏起對曰:「姑娘終身大事,上有公婆,豈容丈夫主持。況為人 之妾耶?」忠曰:「非爾所知,吾料楊巡撫不能容女,女必自死矣。」李氏曰:「恐不應君料奈何?不如稱早悔 言為妙。」忠不聽,乃作書令人送回家中。書中之意,言與狀元結盟,及將妹子許配狀元之故。   卻說庭瑞與蘭英歇住數日,遂欲起身。忠留之曰:「賢弟既與愚結盟,便是一家。相聚未幾,便匆匆欲去, 何也?」庭曰:「弟出京時,主上面渝,祭祖之後即要進京。今弟在家已久,不敢再留,就此告辭。少不得即要 進京,弟與兄後聚有期矣。」忠曰:「賢弟欲去,愚亦不強留。」乃附耳曰:「妹妹切宜禁之,不可再由他進京 。」庭點首,遂與蘭英起身。劉忠送出郭而別。   庭、蘭在路不尚半月,已到家中。即將祭父、結義及劉忠以妹許配之事,一概稟告母親。大姑大喜。時二姑 亦已回家去了。庭瑞因思菊英甚切,與母言曰:「兒在吳江訂約之女,至今全無動靜。兒思往湖南探之,姻緣有 成,兒願足矣。倘或不然,兒亦當自盡其情。」大姑曰:「爾欲往湖南,惟稱早回家,必以功名為念,宜自儆悟 。」庭點頭應諾。正欲收拾往湖南, 遂報聖旨到來。祇得與蘭英整衣冠,焚香接旨。   卻說那傳旨之官來到門首。但見庭瑞兄弟手執朝簡,拱立門外。及到堂上,香案早己安排,即行開讀聖旨。 庭瑞、蘭英俯伏階前,聽其略曰:   國運隆昌,所賴賢才。賢才得志,實由科甲。茲爾兄弟年少學博,才奪雙魁。當為國家興仁義於天下,舉賢 才於山林。茲授狀元為湖南學政,榜眼為江南學政,旨諭到日,即行赴任。務宜加意取士,或得賢才,即當薦入 京都,以應國用,毋負聯心。欽此謝恩。   讀畢,庭與蘭叩頭謝恩,即設酒與欽差接風。飲畢,送入公館歇下。   庭瑞聞聖旨命他為湖南學政,正合探訪菊英消息,心中甚喜。又私謂蘭英曰:「賢妹才名揚於甲第,志已成 矣。何不託養親為名,退守深閨,以盡女道乎?若再執迷不悟,恐欺君之罪難逃,悔無及矣。」蘭英對曰:「兄 往湖南仕途保重,妹之事將斟酌而行,毋勞遠慮矣。」   庭瑞終不放心,乃將此意告母。大姑曰:「正慮此耳。」遂召蘭英問曰:「聖上命爾為學政,爾意若何?」 蘭曰:「兒方躊躇,尚未有定。思欲不仕,恐負皇上愛我之意。」大姑曰:「爾本閨閣繡女,今聲名列於榜上, 猶不知足,將欲自殺其軀耶?」蘭英聞母言,乃決意不出。遂作表請辭,托託差覆旨。表略曰:   臣本庸才,蒙選拔以學臣之任,雖竭盡忠誡,難報國恩之萬一。伏思皇上以孝治天下,竊念臣母孀居,苦志 多年,髮斑齒落膝,下乏人。且臣幼弱無知,不稱學臣之選。衷懇聖澤捨臣里居,略盡子職。天恩高厚,俟容報 之異日。臨表兢兢,伏於聖聽。   明日,遂將此表轉託欽差代為申奏。欽差回京,即將表文奏帝。帝允奏,乃另選翰林往江南赴任。   自是蘭英在家除卻男裝,現出女子面目,謹守深閨,終朝以琴書為樂,吟詠為歡,絕不題起仕宦之榮。當日 庭瑞收拾行裝,別了母親、妹子,遂往湖南而去。   卻說秀英與菊英自從結為姐妹之後,終日以讀書為事。一日,秀英獨坐書房。祇見菊英歡然而來,曰:「奇 事!奇事!姐姐說庭瑞死了,他如今卻中了狀元。」秀曰:「何以知之?」菊曰:「現有狀元報在此。」便自袖 中取出報來。秀英接過一看,乃曰:「原來我花園張生不是庭瑞,我本不知。但聞危德兄弟之說,因其年貌相仿 ,故疑之耳。」菊曰:「為今之計,將如之何?」秀曰:「庭瑞與賢妹訂約之後,賢妹費盡多少心機,受盡多少 苦楚。他到安然,祇圖功名,全無一毫念及賢妹。細想 此人,真負心人也,不如早絕此念,別圖他計為善。且爾我有此才學,怕無才子相配耶。若得其人,吾姐妹共事 之可也!何必切切如此。」   菊英聞言,沉吟半晌,曰:「妹思此人亦甚無情,但義不容棄。倘天緣有分,妹願與姐姐同事之耳。」秀曰 :「我姐妹雖屬女子,若胸中所學,亦不亞於男兒。何可公然守此深閨,作一女子之狀乎?」菊曰:「姐姐有何 見意,妹願相隨。」秀曰:「為今之計,當瞞過爹娘,假扮書生。出遊於名山勝境,訪察賢士。倘遇知音,則許 之。若坐守深閨,徒然無益。縱使父為擇配,決非我姐妹如願者。賢妹以為如何?」正是:     深閨悶坐無知己,勝境邀游有美才。   未知後事如何,且廳下回分解。

或曰:建章與庭瑞交厚,蘭英之事總不直言。今與劉忠初交,便說出蘭英根由。然則,劉忠何厚?建章何薄
?予曰:非也。建與蘭既結婚媾,便有嫌疑之別。且又同場共寓,故不宜輕言。庭與忠既結盟好,便是心腹之交
。且又同德相應,故不敢不言。
庭瑞、劉忠皆賢達士也,均以蘭英之事為不可。蘭英卻偏能縱橫翰墨,科甲聯登。真乃有非常之人,然後有
非常之事也。
未結盟之先,殺人配雞魚以祭。既結盟之後,宰牛及馬羊以祭。兩番祭奠,可謂大快人心。讀者至此,當思
張博之為人。
花廳之飲,文武並醉。一則擊掌而歌,一則拔劍而舞。雖周郎之群英會,未必更盛於此。
劉忠料楊巡撫之氣象,儼然如見其人。如此料事,可謂盡善矣。料菊英必死,卻又不死,非劉忠之不明,實
菊英之得救。凡事如是,雖善料事者,亦未可以逆料。
菊英聞庭瑞死,欲守之以節。庭瑞疑菊英死,欲守之以義。天生一對奇緣,可稱雙絕。
湖南至江西,路不過千里。月下至今朝,時未及周年。遂生出無數事端,元數枝葉。語云:耳聞是假,眼見
是實。誡哉是言也。
庭瑞、菊英天各一方,均有情相照。菊得狀元報,如獲至珍。卻被秀英輕輕數語,說得絕無情思。

第十三回 考江寧王彥奇雙士 拜張村庭瑞荐兩賢

話說秀英與菊英商議,欲扮男裝出外訪察知音。菊英曰:「訪月下張郎,妹固願往。訪他人,誓不辱矣。」 秀英曰:「賢妹真義人也。他如今中了狀元,仕途不定。既欲訪之,必須打聽消息。」二女商議既定,遂扮了男 裝,暗藏珠寶於身,私自由花園後門而出。不題。   卻說楊巡撫,一日在衙內閑坐。忽有家人呈上京報,楊巡撫觀看,乃會試題名錄。看見庭瑞中在二名,暗想 :「原來庭瑞未死。」過了半月,又有報到,見庭瑞已中狀元,大喜。思欲使人往吉安與庭瑞議婚,乃入告夫人 。時梅香在夫人側,聞得此事,遂到書房來報小姐。及至書房,四顧不見一人。復往小姐房中,亦無人。正疑惑 間,忽見夫人歡然而來,問曰:「小姐何在?」梅香答曰:「不知所往。」夫人曰:「想必在書房中。」梅香曰 :「適從書房來,連劉小姐都不見了。」夫人心中著急。   初時尚且隱瞞,及候了一日,不見轉來,祇得對巡撫說知。巡撫怒曰:「此等女兒,要他何用,聽他去罷。」 亦不尋問。夫人暗使人尋查,總祇不見,十分懮悶。   卻說秀英、菊英扮了男裝,來到城外,看見賣狀元報的,在飯店中聞那店主人說:「今科狀元、榜眼、探花都 是青年奇才,且又美貌。如今萬歲爺招了狀元為駙馬,榜跟為郡馬,今科盛典比向年大不相同。」菊英聞得此話, 大驚。謂秀英曰:「張郎真負心也。為今之計,將如之何?」秀英曰:「賢妹請放心,以天下之大,怕沒我姐妹之 良配乎。」菊英曰:「欲得良配,必須遠出他方。若湖廣乃爹爹境內之地,恐泄漏機關,不宜久留於此矣。」秀英 曰:「何必定論,隨機而往可也。」   行至河邊,恰遇一船往下水的,二女搭了此船,順水而下。時正當暑,至蘆溪方置行裝。菊英曰:「三江素稱 盛地,金陵尤為佳境。妹幼居其地,嘗聞其美矣,與姐姐同往一遊如何?」秀英曰:「可矣,但是姐妹必須更換一 名,以兄弟稱呼。」   於是,秀英改名秉乾,菊英改名秉剛。二女便望金陵而來。凡是名山巨川,庵觀書齋,莫不遊玩。所到之處, 盡皆留題。在路數月,方到金陵。   金陵乃菊英幼居之地。因扮了男裝,每過自己門首,及見了自家叔伯,祇做不知。租了公館歇下。   一日出遊,見滿城士子紛紛。一茶肆中十分熱鬧,秀與菊亦入此中吃茶。但見一席人都是青年秀士,內中一人 言曰:「新報學院就是今科榜眼,年祇十五歲。人皆稱他為神童,已將到任。」又一人言曰:「這新學臺的哥子, 就是今科狀元,亦祇十六歲。聞得選了湖南學院,這樣人家真是難得。」   菊英聽了這個消息,遂謂秀英曰:「賣報人之言謬矣,既招駙馬,安得出仕湖南。早知這個消息,不至有此行 矣。如今張郎到了湖南,必來拜我爹爹。姐妹們又私出在外,到使我爹爹又加一惱。」秀英曰:「既己到此,悔之 何及。若張郎有 緣,自有一定。今榜眼既任這裡,等他到來,何不也去進場耍耍。且榜眼又是張郎兄弟,其才必然相仿。我姐妹用 心作文,彼必驚 奇。那時正好乘雲上天,若婚姻之事,付之天命可也。」菊曰:「姐言雖善,然府縣未曾過考,如何進場?」秀英 笑曰:「妹妹何 愚於一時也,今爹爹在湖南,乃邊疆大臣。祇須用一名帖往府縣一拜,自然可以進場,何慮之有。」菊曰:「姐言 甚善,就此行矣 。」   當下算還了茶錢。出店來,即寫了秉乾、秉剛名帖,僱了跟班,遂往府縣去拜。那府縣見了名帖,知是楊大人 的公子,無不加意應承。   未幾日,學憲到來,卻是姓王名彥。皆因張蘭不出,然後揀發此人,補授此職。一到任,先考江寧。秀、德二 人亦無稟保,知府親身護送入場。考罷回來,甚覺得意。   卻說王彥考了江寧,晚間將文字批閱。一連看了數百卷子,祇是搖頭。勉強取了幾卷,甚不如意。及看到秉剛 文字,乃拍案曰:「怪哉!怪哉!此間亦有如此之士耶。吾平日,自持所學以為絕妙,今日始知自負矣。」又看到 秉乾文字,愈加 驚奇,乃曰:「此等奇才,不當列於凡士之內。吾當薦入京師,以顯國家文明之治。」   次日,江寧府來。王彥曰:「昨考貴府得文字兩卷,覺得與諸生不同,貴府試觀之。」乃於案上取二卷,交與 江寧府。接過一看,祇見滿篇圈點,又見是秉乾、秉剛名字,大喜曰:「此乃湖南巡撫楊公之子也。」王彥曰:「 何奇才多出於此 老。」遂使江寧府著人請二子進內衙。   王彥優禮相待。禮畢,分賓主坐。王彥曰:「適見公子妙文,誠不加點。本院奉命訪察賢士,如遇奇才,當薦 入京都。今公子兄弟,雖相如、子建不及也。今薦公子於天子之前,以光盛國。」秀英謝曰:「學生一介庸儒,素 無知識。今蒙大 人謬舉,誠恐有負所薦矣。」王彥曰:「公子毋自謙,本院豈不知人。」菊英曰:「既蒙垂愛,敢不應命。」王彥 大喜,留二子館 於後衙內。   菊英私謂秀英曰:「我等皆是女流,今薦入京師,恐終久不雅。」秀英曰:「得此機會,正好展胸中之學,以 登青雲之上,何多慮也。」   次日,學臺修了表章,仰著江寧府學,送二子進京。不題。   卻說楊巡撫在衙內悶坐。忽有京報至,報說新狀元張庭瑞點了湖南學院,不日將到任。巡撫聞知,轉加煩惱。   不數日,庭瑞果然到任。巡撫乃率滿城官員,至河下迎接學院。祇見庭瑞舡上出來,青年俊秀,貌過子都,飄 然有喜色。見了巡撫,便深深一揖。巡撫回禮,庭瑞將欲跪下,巡撫慌忙扯住,曰:「先生遠來,乃天子命臣,毋 自卑也。」庭瑞 曰:「晚生一介書生,久慕老大人盛德。今得拜臺下,實三生有幸。」二人謙遜之至。當日吉辰,上了任。   次日,即往各衙門拜客。及至巡撫衙內,巡撫設酒相待。第三日,使人到巡撫衙內求婚。巡撫乃將女兒自吳江 以來之事,細告使者。使者乃將此言回復庭瑞,庭瑞傷感不已。   明日往拜叔父昆山。遂小衣小帽,帶一僕相隨,望張村而來。於路自思:「小姐從前既避難於張村。今之蹤跡 ,叔父必知,到彼自有消息。」正想間,已到張村,令僕送上名帖。昆山看了,知是侄兒到來,遂命請進。   庭瑞入內,請出嬸娘,一同問慰畢。一堂歡坐,細論兩家之事。說到菊英身上,竟全然不知去向,叔嬸十分嘆 息。須臾,請入後堂飲酒。飲畢,天已將暮。庭瑞欲起身,昆山止之曰:「天色已晚,在此歇息。」庭瑞步已倦, 遂從之。昆山乃 命人送入書房安寢。   是夜,庭瑞臥於床上,左思右想。不得菊英消息,十分淒慘,乃起挑燈獨坐。因見案上有書數卷,開而讀之, 亦不耐煩。忽翻出篋中新詩數本,俱是抄寫的,乃頁開觀看。纔讀一首,見其文辭清新,所作不凡,自覺精神暢快 。連看幾首,愈 見敏捷,乃嘆曰:「此詩真天才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忠信其在此乎。」又看了數首,曰:「此 人之才,勝我十 倍矣。」遂將此詩贐看,不覺天明。   忽昆山進來,見庭瑞在燈下看書,乃問曰:「賢侄因甚這早?」庭瑞對曰:「適間纔起。」乃廢詩與昆山坐談 。   須臾,僕獻茶來。茶罷,忽二少年入拜於昆山之前。昆山謂少年曰:「客乃爾伯兄也。」二少年聞言,忙下拜 。庭瑞慌忙回禮,遂轉入房中去了。庭問昆曰:「二弟何來?」昆山曰:「近因先生喪,適從吊禮回。」庭又問曰 :「多少年紀?」 昆曰:「十五歲了,爾嬸娘雙生子也。一名登,字敬威﹔一名華,字顯威。」庭瑞曰:「侄所觀之詩,莫非二弟所 作乎?」昆曰: 「然。但俗鄙之句,爾暇間可為改正。」庭瑞曰:「叔父有此麟兒,真可羨也。侄觀此詩,作用奇絕,乃當世之英 才。侄奉天子命 ,遇賢才當薦入朝庭。今二弟年少學博,豈可懷其寶而迷其邦。侄當力薦於天子之前,以為國寶。」昆曰:「賢侄 為提舉,但恐辱 子才不稱薦耳。」庭曰:「叔父不必過慮,侄來日當命府學送二弟進京。可先使二弟即收拾行裝。」昆山應諾。於 是同入客堂。   早膳畢,庭乃辭過叔嬸,起身回衙。昆山已令人整備車駕俟候。庭瑞登車而返,其僕乘馬相隨。行至前陽山, 祇 見旗傘轎馬伏於道傍,齊聲曰:「書辦等在此迎接大人。」庭瑞見了自己衙役,遂令張村車馬回家,乃乘轎進城。   回到衙中,修了薦賢表章。即傳長沙府學至,吩咐曰:「今張村有二才子,命爾送入京師。有表文一紙,到京 時 可向禮部投下。」府學領命。至次日攜了表文,遂往張村,約會登、華兄弟進京。正是: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未知此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秀英到湖南,是出乎意外。今到江寧,又是出乎意外。及其考試,亦皆出乎意外。秀英之事,不徒他人難料,
即自己喬無定準。若菊英之志,惟存一庭瑞耳。
庭瑞聯捷,巡撫喜、夫人喜。眼見庭、菊婚姻即成,忽又不見女兒,此際不徒巡撫惱怒,即讀者亦將嘆氣。
王彥奇二才,庭瑞亦奇二才。王彥薦兩賢,庭瑞亦薦兩賢,二處遙適相對,照應成趣。庭瑞所薦是真才子,王
彥所薦是假書生。非為菊英,則張村二子無以薦。非因秀英,則江寧二子無所出。此一部書,全賴秀、菊成章。
劉元輝不見女兒,楊巡撫又不見女兒。其實皆秀英一人,做出幾多事故,令作者重費幾多工夫。
仲弓問政,孔子曰:「捨小過,舉賢才。」三代以來,莫不藉此而為政矣。今庭、彥能遵此法,不愧聖門之儒


第十四回 文華殿六才並試 絲綸閣四女均潛

話說王彥所薦二才子,著江寧府學送入京師,至禮部投文。禮部尚書陳德謀接了文書並奏章,即批聽候奏議。 回文江寧府學,即與二子轉到公館去訖。   庭瑞所薦張村二子,命長沙府學送進京城,亦至禮部投文,禮部一概收了文書,也令他聽候回文。   明日,帝陛殿。禮部出班奏曰:「今有江南學臣薦二少年才子進京,乃湖南撫臣之子,一名秉乾,一名秉剛, 有表章奏聞。湖南學臣亦有表文,薦二子來京,姓張氏,一名敬威,一名顯威。俱在朝門候旨。」帝看了表章,喜 曰:「兩學臣如此為朕訪才,真賢臣也。」遂批:「五日內候朕親臨文華殿面試,可暫著四子寓於絲綸閣中。」禮 部領旨出朝,遂請四子寓於絲遂綸閣。即發回文,令江寧、長沙兩訓導回省。當日旨意一下,四子皆打點考試。   卻說敬威兄弟見了菊英,似乎面善,又不好認得。菊英認得敬威兄弟,乃將自己男裝及秀英之事告之,又囑其 切勿泄漏。敬威點頭會意,乃密將庭瑞之意告菊英,菊英吁嗟不已。   卻說帝女璧玉與秦王女金鸞,在宮中總是題詩作賦。今聞江南、湖南兩處學臣薦了四個才子來京,帝批五日內 親試。璧玉與金鸞私語曰:「去歲父王欲招榜眼為駙馬不遂。今薦來四子,其中必有吾姐妹緣人矣。」金鸞曰:「 何不假扮書生與四子共試,勝彼則可以揚名,不勝亦無人知覺。」璧曰:「此言甚善。」商量既定往告母后。后從 之,乃暗使人知會學臣李勃。即使二女假扮書生,先到李勃處投下。璧玉遂取名朱璧,金鸞亦取名朱鸞。   李勃領皇后密旨,亦修了薦賢表章,薦二子入禮部。禮部亦請二子寓於絲綸閣,遂將李勃表章申奏。帝在宮時 ,皇后已將此事奏明。今禮部來奏,已先會意,亦批考期並試。   及至考期,先賜六子七品冠帶。然後帝御文華殿,滿朝文武朝參畢,分班俟候。帝乃傳旨,選六子上殿。俯伏 金階,帝命平身。賜坐於殿上,各賜文房四寶。即欽點三個題目,使六子作文。帝命大學士孫建庭監場,其文武大 臣供在殿前俟候。   未及一個時辰,六子作文俱畢。太監入宮,請帝陞坐。六子俯伏,各呈上文字三篇於御案前。太監接上,命六 子平身,六於遂皆退入文班中。帝將文字細看。   看畢,以文示諸文臣曰:「朕閱此卷,頗覺快絕。卿等可細評之,以辨高下。」文臣領旨,簇擁殿前,各看一 卷,莫不驚異。又各將看了的易換來看,愈加稱奇。乃奏曰:「六卷皆天才,更無可亞者,臣等何敢安評。」帝大 喜曰:「誠如是,學臣所薦皆有眼力矣。」乃復選六子上殿,曰:「朕觀卿等皆當世奇才。今命卿等各賦詩一首, 務在舉筆成文,看卿口氣以辨高下。」六子遂俯伏該題。   帝乃用大龍箋一張掛於殿上,御筆書題曰:月中丹桂,不限韻。又賜筆一枝,墨一池,列於殿上。五子推遜, 菊英、秀英假謙一番,遂執筆題於龍箋之上,一揮而就。詩曰:   跳出龍門入鳳池,今朝闕下論高低。   月中應有長春桂,臣折高頭第一枝。題罷,後書:臣楊秉乾應制。遂交筆與敬威。敬威題曰:   泮水由來透鳳池,鳳池應有上天梯。   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他人折半枝。後書:臣張敬威應制。菊英題曰:   書生舉步上瑤臺,自負文章八斗才。   昨夜天庭門未閉,被臣和月掇將來。後書:臣楊秉剛應制。顯威題曰:   寒窗十載對燈前,此日鰲頭臣佔先。   欲向蟾宮拔桂樹,也須待月到天邊。後書:張顯威應制。璧玉題曰:   外來桂客且從容,月裡豈無折桂翁。   任爾能施公遠法,明皇未必到蟾宮。後書:臣朱壁應制。金鸞詩曰:   諸君何必苦爭榮,百鳥先飛遜大鵬。   縱有英雄空用力,安然丹桂在蟾官。後書:臣朱鸞應命。   六子題罷,兩班文武無不喝采。帝大悅,遂皆欽點為翰林。六子謝恩而出。帘退朝,各官皆微。   明日,帝又臨朝。禮部尚書出班奏曰:「學臣李勃所薦二才子,於陛下考試後便不見了。臣使人尋訪,竟無蹤跡 。祇得奏聞,伏乞聖裁。」帝曰:「所薦才子,尚未授之以任。欲去便去,朕何阻焉。」禮部乃退。   原來璧玉與金鸞,於御前考後,即入宮中去了,帝所以隨口答應。當時帝又宣秉乾、秉剛上殿。秀英與菊英聞宣 ,即趨上金殿,俯伏聽諭。帝謂秀曰:「卿兄弟少年英杰,朕深愛惜。均有公冶、南容之風。朕正宮之女,與卿年貌 相當,才德可配。 願招卿為郡馬,朕弟秦王女,亦有貞靜之德,願招卿弟為駙馬。卿意以為如何?」秀英與菊英聞言大驚,忙叩頭奏曰 :「蒙陛下恩諭,本當遵旨。但婚姻之事,必待父母之命。雖虞舜不告而娶,猶不免後人有言,況臣下乎。伏望陛下 體臣愚衷。」帝笑曰:「卿何愚也,君與父孰尊?」秀英曰:「君則尊,父則親。」帝曰:「卿既欲待父命,朕即傳 諭卿父,以全卿等尊親之念也。」遂於御案上寫了聖諭。即命大學士孫建庭,賚往湖南議婚。當時秀與菊祇得叩頭謝 恩。帝乃還宮,百官退朝。   秀與菊轉到絲綸閣時,急得魂不附體。敬威兄弟聞知就理,亦皆著急。敬威曰:「今聖旨賚往湖南令尊處去。令 尊 畏罪,定然奏明真情,小姐將置身於何地?」顯威曰:「事急矣,為今之計,不走何待。今家兄現任湖南學憲,原與 小姐有盟。不如逃回湖南,暫寓舍下。使人通知學憲,自然可解此厄。」秀曰:「此言甚善。」遂與菊英換了書生衣 巾,帶了盤費,辭了敬威兄弟,私自出了絲綸閣。   且喜無人看見,於路直出京城,往湖南而來。水陸跋涉,在路五十餘天,方到湖南。遂投張村而來。   卻說昆山在家。自從庭瑞薦其子進京去後,乃擇日與庭瑞往前陽山,祭奠父親墓道,未免修理一番。閑暇之時, 便各處訪察菊英消息。   一日,忽有親報到來。報敬威兄弟欽點翰林學土,留京聽用。心中大喜。遂多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   正在家中閑坐觀書,忽有二少年至,口稱繼父。昆山廢書視之,見是菊英。便大喜曰:「小姐來矣。」指秀英問 曰:「此位是誰?」菊曰:「此義姐也。」遂請秀、菊坐定。乃曰:「自小姐去後,我無處不尋。請問小姐,許久何 處安身?」菊英乃將在外遊玩,江寧考試。以及薦入京師,得遇敬威兄弟,同在文華殿考較,皇上欽點翰林。至於欲 招駙馬,私自逃回始未,詳言一番。昆山嘆曰:「小姐如此天才,誠可惜也。請暫居小舍,我當與舍侄商議,為小姐 解此厄矣。」   乃請秀、菊入內,見其妻郭氏。菊英指謂秀曰:「此即妹之繼母也。」秀聞言,遂與菊同下拜。郭氏忙答禮,遂 邀二女入房。更換女衣,與諸家人相見。又將在外之故與郭氏細述,郭氏嘆息不已。當下二女遂在此處安身。   卻說庭瑞正考完外府轉省,在衙中閑坐。忽福建巡撫劉忠使人送書至,庭命請入。使者呈上書信。庭拆開一看, 略曰:   忠本欲使舍妹以奉箕帚。不意舍妹不守閨範,擅與遊客聯詩。家君見詩而怒,辱妹畏怒而逃。今將一載,杳無蹤 影。恐誤贀弟婚媾,是以先字佈候。   庭瑞看畢,方知秀英之事,乃長嘆數聲曰:「我何如此多舛也?」祇得寫了回書,令使者去訖,心中十分煩惱。   忽又報叔父到來。庭乃出迎,大開暖閣,接入私衙。庭瑞問慰畢,昆山乃曰:「賢侄薦二弟入京,已蒙聖恩欽點 為翰林。」庭瑞喜曰:「侄方纔轉省,竟全然不知此事,京報幾時到的?」昆山曰:「京報已到半月,二報又來了。 」庭瑞問曰:「二報何喜?」昆山曰:「江南學臺薦二才子秉乾、秉剛,與爾弟一同朝考,俱欽點翰林,此二才子已 到家中。此即二報,乃賢侄之喜也。」庭瑞曰:「秉乾、秉剛何人也?」昆山曰:「即楊巡之子也。」庭瑞曰:「向 聞巡撫乏嗣,且又何為愚侄之喜?」昆山曰:「此二子即賢侄月下嬌娥與劉小姐也。」庭瑞喜曰:「劉小姐何人也? 」昆山曰:「乃蘇州劉元輝之女,其兄現為福建巡撫。」庭瑞大喜曰:「原來即此人也。」   遂將與劉忠結義許婚之事,細與叔言。又將劉忠來信與叔看。昆看畢,乃嘆曰:「此二女真千古之奇女也。」遂 將帝欲招二女為財馬,二女逃歸之由,概與庭瑞說知。又曰:「二女來歷既已分明,賢侄可即與巡撫議婚,早完好事 。」庭瑞曰:「然,侄將謀此。」遂留昆山飲酒,至日暮方辭回。   次日,庭瑞請布、按兩司飲酒。布、按歡然而來,席間託布、按至巡撫衙中議婚,布、按俱願為煤。庭瑞大喜, 飲罷辭出。   次日,布、按兩司來巡撫院上,為庭瑞求婚。   卻說巡撫自菊英私出之後,夫人終日啼哭。巡撫惱怒,乃曰:「此等辱女,吾誓除之。」遂曉諭曰:「有人捕菊 英來獻者,賞銀百兩﹔藏隱者,查出同罪。」夫人聞知大哭,謂巡撫曰:「爾年過六旬,舉目無親。祇有這個女兒, 尚欲除之,何其狠也。若一旦除卻此女,我與爾將來死於地下,誰為殯葬?」   巡撫聞言,更加怒氣。遂懮悶成疾,請醫調治。亦不甚重。至年終,偶冒了風寒,其病更甚,不能起床。   忽有報子自金陵來報說,秉乾、秉剛兩公子入泮。並言學臺得意,薦兩公子進京之事。時巡撫正在危急之際,夫 人聞知此事,暗思:「有甚公子,分明是劉小姐與我女兒假扮男裝可知。」當下瞞了巡撫,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乃 暗囑衙中人不許對巡撫說。   至明年二月間,巡撫病愈。忽報大學士孫建庭傳聖旨到來,巡撫命備香案接旨。建庭至院上,開讀聖旨曰:     江南學臣王彥,薦到卿子秉乾、秉剛。經朕面試,才果堪誇。茲招卿長子為駙馬,次子郡馬。卿子欲待卿命 ,不敢不告而娶。茲命大學士與卿議婚,旨諭到日,宜使子就娶,勿負朕心。   讀罷,巡撫全然不解,祇得謝恩。接過聖旨,遂請建庭內坐。巡撫曰:「適間聖諭,老拙實不能解。且老拙祇生 一個女兒,現今不知去向,哪有甚孩兒?」建庭曰:「兩位今郎經皇上親點為翰林,怎說沒有?」   巡撫不能答,旁有家人跪稟曰:「前江南已有報子到來,報二位公子入學,已薦入京師。夫人料是兩位小姐假扮 男裝去的。因大老爺有恙,是以暫且瞞過,打發報子去了。」巡撫聞言,乃謂建庭曰:「江南二子,實老拙之女。瞞 過老拙,假扮男裝去的。是以至江南考試,學臺薦入京師,老拙實出不知。今朦朧之罪,老拙所不能免。當修表奏明 ,求大人於御前善為婉奏。」建庭允諾。於是設宴相待,宴罷辭去。   巡撫即忙修了表章交與建庭,即刻起身。巡撫率各官,送出郭外而返。過了十餘日,忽報學臺轉省,託布按兩司 前來議婚。正是:     昔年曾有約,此日豈無媒。   未知如何議婚,且聽下回分解。

薦秀、菊,出乎王彥之意﹔薦登、華,出乎庭瑞之意。薦璧、鸞,雖則學臣之表,卻出乎璧、鸞之意。湊合成文
,大有可觀。文華殿上六個書生,其六人中各自知二女四男,其實則二男四女。想是時男女混數,錯亂難辨,其規模
不如今之制度多矣。
帝欲招婿,初愛庭瑞與蘭英,今則愛菊英與秀英,究未嘗念及敬威與顯威。世間之事,大概如是,何可逆料。
楊巡撫之女願配庭瑞,劉巡撫之妹願配庭瑞,帝之公主亦願配庭瑞。願配之者,何其多也。今楊女之約未遂,帝
女之招未允,劉女之訂又以書來辭。曲折之情,又何其多也。不徒庭瑞咨嗟,即讀者亦為之吁磋。
昔日使人議婚,菊英便無蹤跡。今日既有蹤跡,又復使人議婚,庭瑞可謂多情矣。
昔日議婚不遂,猶有劉忠之約,一點退步,不遂猶可。此際劉約既失,祇有吳江之盟。一線情思,不遂尤難。吁
,人生世上,萬事皆有定理,何必苦費心機。

第十五回 選宮妃秀菊雙被執 招駙馬登華兩成婚

卻說布政與按察領了庭瑞之意,來巡撫衙中議婚。巡撫請會布、按兩司來到私衙。敘禮畢,坐定。茶罷,巡撫問 曰:「二位年兄今日到此,有何賜教?」布政曰:「弟等特來報喜。」巡撫因問:「何喜?」按察曰:「二位令嬡欽 點翰林,今已出京。現在張村,故來報喜。」巡撫曰:「辱女原來已逃回耶,本欲除之,今乃欺君之罪人,又當俟君 命以除之。今當再行申奏,聽憑主上發落。」布政曰:「今學憲張大人原是令嬡意中人,何不令其畢婚。然後上表申 奏,聖上必然見喜。」按察曰:「弟等此來,特任冰人之職,務乞老大人見諾。」巡撫怒曰:「爾等獨不畏王法耶? 」言訖,拂袖而入。   布、按兩司叱得絕無情思,怏怏而返。乃將此言回復庭瑞,庭瑞轉加煩燥。   且說楊巡撫聞知秀、菊二女在張村,遂使人往接回衙。即行寫了表章,令人飛報進京。夫人聞知,暗發令箭追回 表章。巡撫全然不知。按下不表。   且說萬曆臨朝,禮部尚書陳德謀出班奏曰:「江南學臣所薦二才子,於前日退朝後亦不見了。臣已各處查無蹤跡 ,請陛下定奪。」帝聞奏,即召湖南才子敬威、顯威問之,二子俱推不知。帝復命人遠近尋覓,並無影跡,遂欲提楊 巡撫來京。陳德謀奏曰:「楊巡撫乃重任臣,不可擅行提動,恐外鎮驚疑。今大學士孫建庭已齎詔至湖南,且待他轉 京再議未遲。」帝從之。   當日還宮不樂,乃將此事告皇后,后曰:「既有佳兒,不患無佳婿,豈必楊氏兄弟方如陛下意耶?」帝曰:「恐 如此奇才,不可復得。」后曰:「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以四海之大,得無奇才也?若天下學臣盡如湖 南、江南者,何患才之不廣哉。現今湖南張氏兄弟,妾聞當日並試,無分高下,且年貌亦相當。陛下何不招之?」帝 曰:「且待建庭回京再處。」當日乃暫罷此事。   一日,皇后奏帝曰:「昔太祖制度,宮女五年一換。今已十載未經改換。宮中女子約計千人,年皆二十六、七, 莫不暗自嗟怨。若再遲數年,則盡誤其終身矣。乞陛下另選新妃,以充宮用。將宮中女子發還原省,聽其擇配,此陛 下之大德也。 」帝曰:「若非皇后奏明,朕幾忘先帝之制度矣。」   遂傳諭各省督撫,仰各郡邑選妃。無分仕宦公侯之女,凡十五歲為始,十七歲為止,或已字未嫁者。俱要送縣, 縣令送省。須督撫親眼驗看,擇其善者百名送入京師。有敢隱藏不獻,或徇情以好作歹發回者,察出以逆旨論。   旨意傳到湖南。楊巡撫即行文各府縣,限一月俱要女子到省,藏隱者按律治罪。未一月,各縣紛紛送女子至。楊 巡撫一一驗看,約選了九十八名,皆絕色女子。乃召長沙府與城守營,吩附曰:「明日令爾二人押送女子進京。須用 圍轎二百乘,軍婦一百名,每一女子用一軍婦伏侍。」   二官領命,打點進京。時中軍在巡撫側,問曰:「女子尚未足數,如何起身?」巡撫曰:「非爾所知也。」   次日,巡撫坐於前堂。使婢入內,請二位小姐。時秀英與菊英正梳洗畢,忽聞呼喚,即忙出來拜見巡撫。巡撫曰 :「今皇上選妃,雖公侯之女不敢隱瞞。每省欲得百人,尚欠二女,令爾姊妹湊足成數。行裝已備,即刻起身。」遂 命左右推二女上轎,更不容他申一言。可憐二女欲言不得,惟有痛哭而已。   出了城池,城守營向前,長沙府押後。於路嚴禁,不許交頭接耳。途中數百人望北京進發。時王夫人在後堂聞得 秀、菊之事,忙出救時,秀、菊已去十餘里了。遂大哭,以頭衝巡撫胸前。巡撫曰:「今聖諭森嚴,雖公侯之女,不 敢隱瞞。爾敢因兒女之愛而違王命乎?」言訖自往花園中納悶。夫人痛哭不已。   且說大學土孫建庭自湖南轉京,至四月間方到。遂將楊巡撫表章奏帝。帝覽表畢,方知秉乾、秉剛乃女子也。遂 嘆曰:「有如此大才,可惜身為女子。今使之遠避,皆朕通贅之過也。」   乃召湖南二子,敬威、顯威至,俯伏金階。帝謂敬威曰:「卿年貌與朕女相當,今招卿為駙馬,卿意如何?」敬 威曰:「蒙聖恩謬舉,臣復何辭。」遂叩頭謝恩。帝又謂顯威曰:「朕弟秦王女與卿同年,招卿為郡馬,卿可欣從? 」顯威亦叩頭 謝恩。帝大喜,當日還宮。遂與后言,又與秦王言知。於是擇了吉辰,為二女畢婚。   至期,用鑾駕迎敬威兄弟至元清官,御賜金花喜酒。飲畢,祇聽得三通鼓罷,八音齊鳴。數十宮娥簇擁公主出堂 ,與敬威交拜天地,遂入洞房,共飲合巹之酒。須臾,又數十宮娥扶王女金鸞,乘鳳輦自別宮而來,從容下輦,面東 而立。眾宮娥請顯威面西而立,行交拜之禮畢,亦入洞房交杯。   卻說敬威到洞房,將璧玉一看,見其容華絕代,十分樂趣。又似乎夙昔相識,心甚疑之。至晚來,璧玉低聲曰: 「良人識妾否?」敬威曰:「怎不識公主。」璧玉曰:「獨不思文華殿共試者乎?」敬威曰:「公主莫非朱璧耶?」 璧玉曰:「然。」於是二人皆欣然,夜來風流,不盡言矣。 面嬌羞,低頭不語。至晚來,相抱共坐,唱和新詩,恩愛至極。天明百官入宮拜賀,其榮耀更無可及者。   且說長沙府與城守營送妃至京時。京城已設選妃公所,命戶部侍郎擇其美者入官,亞者發回原省。於是,各省送 妃者俱投戶部處驗看。時長沙府亦將女子囤住公所外,遂入公所投文。戶部命逐一進驗,毋許參差。   時秀、菊兩小姐怨氣滿胸,嬌羞滿面,祇得步入公所驗看。走近大堂,忽聽得坐上官員大叫曰:「賢妹何由至此 ?」秀仰視之,但見其人乃親兄劉忠也,遂泣曰:「哥哥能救妹乎?」忠忙下坐,以手挽秀英入內,悲喜交集。菊英 亦隨入,忠問:「何人?」秀英代言曰:「此湖南楊巡撫之女,妹之義妹也。」忠乃令妹與同坐,卻復抽身出堂。   驗看湖南女子畢,然後退堂,即入內室,細問秀英別後之故。秀英乃將始末情由,概與兄言。因又間曰:「妹聞 哥哥現任福建巡撫,今如何在此?」忠曰:「愚兄於三月間調入京師,補授戶部傳郎。今奉命在此選妃。」秀英曰: 「若此可以救妹矣。」忠曰:「不然。楊巡撫在外省,尚不隱瞞親女。今我奉命選妃,豈可以私廢公。」秀英曰:「 誠如是,則終難相救耶。」 言訖,淚如涌泉。忠曰:「賢妹不必如此,我當上表求釋,看聖恩發落便了。」是日,忠將與庭瑞結義論婚之事,俱 與妹言。菊英 在傍暗暗會意。當日兩小姐同寓內室。   次日早朝,帝陞殿。忠出班,俯伏上表。帝觀其表略曰:戶部侍朗臣劉忠,誠惶誠恐,謹奏為乞恩事。臣妹秀英 ,原許與狀元張庭瑞為婚。因妹與遊客聯詩,臣父見詩而怒。臣妹畏怒而逃,落難於野,無所依歸。叨湖南撫臣收育 ,與其女菊英同誓,願事一夫。今陛下選妃,湖南撫臣已將二女應選,現在公所。伏乞聖恩見憐,賜二女與狀元完姻 。臣不勝感激,待命之至。

帝覽表畢,問曰:「此二女莫非江南學臣所薦者乎?」忠叩頭應是。帝曰:「此二女朕深敬慕。自去後,於心終 不忘。今既來矣,朕心安矣。狀元非二女無以為室,二女非狀元無以為家,此天生之良配也,朕當賜其成婚,以全室 家之美。」劉忠謝恩,退入文班。帝即遺翰林王松往湖南代庭瑞之任,選庭瑞進京完娶。王松奉旨而去。   當日退朝,劉忠大喜。轉到公所與妹說知。秀與菊如得赦書一般。   卻說庭瑞在湖南,聞得楊巡撫將二女應選入京。心中懮思不已,刻刻流淚,遂懮悶成病,不能考士。七月中,忽 報新學院到,庭瑞在床聞知,疑曰:「莫非甚官參了我?然我毫無苟且,復何憾焉。」遂抱病而出,端坐中堂。   須臾,祇見旗傘紛然而至。一官年四十餘,飄然乘轎入衙,手捧聖旨。庭瑞見了聖旨,方起身迎接。至大堂,庭 瑞俯伏聽諭,始知皇上命彼代任,選己進京完娶。乃叩頭謝恩,心中大悅,疾病頓愈。   即刻交割印綬,乃往巡撫衙中辭行。具言京中之事。巡撫大喜,夫人聞之,喜出望外,乃設酒相待。巡撫與夫人 共席相陪,梅香一旁事酒,十分得意。飲罷辭出,又向各衙門辭行畢,遂起身望京進發。   於路無停,九月初間,方抵京城。暫於館驛中歇下。次日,向各大人衙中拜謁,然後方來劉忠衙內。忠出迎,攜 手而入。禮畢,坐定,共敘隔別之情,遂設酒相待。   秀英與菊英在屏風後,偷覷良久乃入。菊英嘆曰:「自從月下別後,無限奔波,空費心機,至今日,方遂吾姐妹 之願矣。」秀英笑曰:「賢妹,如今是我看上人了。」菊英曰:「姐姐是何言也?」秀英曰:「吾兄曾有言,願將我 與為側室。且賢妹之約在先,敢不尊賢妹為正室也。」菊英曰:「妹亦有言,願與姐姐同事一夫。姐妹原是姐妹,正 側何必論之。」二女遜讓不了。   卻說當日劉忠與庭瑞飲酒,至晚皆醉,遂共榻而臥。次日早起,各整衣冠上朝。金鐘響亮,帝已臨朝,文武朝參 畢。劉忠俯伏奏曰:「前蒙聖恩,宣狀元還都。今已抵闕下,端候聖論。」帝聞奏,即命宣入。庭瑞聞宣,趨上金殿 俯伏。帝曰:「戶部劉忠奏到秀、菊二才女許為卿配。今二女朕親點為翰林,現在都城。今朕為卿主婚,召卿還都完 娶。可擇黃道吉日,即於紫微省中華婚。」庭瑞聞言,叩頭謝恩。帝乃還宮,百官退朝。忠與庭瑞乃安排喜事。庭瑞 先到紫微省中寓下,忠使人張燈結彩。時京城百姓,紛紛傳說,張狀元與女翰林奉旨完姻,皆以為奇事。百官俱來送 禮,其同年在京者,皆來與庭瑞辦事。正是: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未知如何完婚,且聽下回分解。

庭瑞欲成婚,秀、菊欲成婚,巡撫與夫人亦未嘗不欲其成婚。今之布、按為媒,而巡撫卒不從者,豈其本心哉? 蓋秀、菊有欺君之罪,巡撫無免罪之術。性情之所鍾愛,有不勝國法之所森嚴矣。   璧玉、金鸞之姻緣,本在敬威與顯威。卻先有庭、蘭一番招贅,復有秀、菊一番招贅。及至敬威兄弟,則讀者亦 所不料。   帝謂秉乾、秉剛不可復得,後謂四海之大,何患無才。帝是虛心憐才之說,後是廣大拔才之論。有此帝,有此后 ,得不與起斯文哉。后曰:「天下學臣盡如湖南、江南者,何患才之不廣哉。」至哉言也,不徒兩學臣得意,則天下 學臣亦皆踴躍薦賢矣。此所謂一言可以興邦。   選妃之例,歷朝皆然。大明則五年一換,不至有負一女,則洪武之制度又盡善矣。或曰:「楊巡撫祇有一女,前 番屢欲除之。今選妃卻又執之,不亦狠乎?」余曰:「不然,楊巡撫豈不愛女哉?前欲除之,正家規也。今日執之, 尊國法也。以一己之私而廢國之政,豈楊公之品行哉。」   楊巡撫畏罪,不敢隱瞞女兒﹔劉戶部畏罪,不敢隱瞞妹子。及其上表求釋,我疑二女將屈困於深官矣。卻反得帝 為主婚,真乃意外奇觀。

第十六回 紫微省二才成佳偶 懷遠樓二姓畢奇婚

話說庭瑞奉旨完婚,先自至紫微省中寓下。至期,劉忠用半副鑾駕、兩乘花轎,親自送置女至紫微省中,與庭瑞 成親。   花轎至,堂上婢女數十擁著轎前,請兩小姐下轎。秀英立於東,菊英立於西,庭瑞居中,交拜天地。畢,入洞房 飲合巹之酒。三人爾愛我喜,十分得意。至晚來遂同一榻,未免千般恩愛,百種風流。   至天明,百官俱來拜賀,榮耀之至。明日清晨,入朝謝恩,遂上表乞假,稱欲回家望母。帝允奏,庭瑞出朝,整 備回家。   時劉忠亦修書歸稟父母,具言秀英之事。劉元輝得書喜不自勝。庭瑞亦遣人送書往湖南,告知楊巡撫去訖。遂辭 別劉忠,與秀、菊一向起程,在路兩月,方到家中。   何大姑見庭瑞榮耀回家,又得了兩個才女為媳,喜不自勝。庭瑞在家閑暇無事,乃於屋旁造一新樓,名曰懷遠樓 。造得十分華麗。其往來文人多在此中吟風詠月,即蘭英亦常與秀英、菊英在樓上題詩作賦,言不盡唱和之歡。   光陰易度,倏爾載餘。一日,何大姑謂庭瑞曰:「吾兒自讀書以來,種種遂意。又蒙聖恩主婚,得配佳婦,真世 間美事。但爾妹蘭英年已長成,其夫武探花孝服已滿。必得探花入贅,方完我一點心事。」庭瑞曰:「母親不必多慮 ,兒當作書,請他到來便了。」於是修了書信,使人送往南康去訖。   卻說建章在家守服,不覺三年。因思庭瑞等同年俱已出仕,將欲進京就職。又因未娶,志在完婚後再行進京。正 欲作書知會張蘭,忽庭瑞令人送書至。因拆書視之,見其書中之意,言千里嫁娶,往返不易,欲建章入贅之意。   建章乃召來人問曰:「榜眼公知狀元命爾來否?」來人曰:「榜眼想亦知道。」又問:「榜眼有甚言語否?」答 曰:「無言。」又問:「爾為狀元之妹來耶?然則為榜眼之妹來耶?」來人不能對。建章疑曰:「吾與張蘭訂婚,庭 瑞盡知,今何相強耶?」乃對來人曰:「爾可回復狀元,我隨後就來造府。茲不及回信,再煩為致意榜眼。」來人領 諾而去,建章乃安妥家事,隨即帶了家丁往吉安而來。   卻說庭瑞在家,專候建章回音。忽送書人回來,具言建章之說,庭瑞卻也好笑。未幾,庭瑞倚門獨立,遙見建章 乘車而來,後有小車四輪,僕從二人。庭瑞忙向前迎接,建章下車,攜手同行,直入庭家。   禮畢,獻茶罷,建章曰:「昔在廬山,蒙兄與令妹相許,尚未妥論。後弟在省時,定了榜眼之妹,兄所共知。令 兄賜書召弟完娶,則榜眼之妹又將置之何地。兄有佳妹,必有佳配,何必以弟為念也!」庭笑曰:「兄以榜眼為何如 人也?」建曰:「幼年學富,乃英才也。」庭俯耳曰:「實舍妹也。舍妹雖是女子,自小最愛男裝,即吾同鄉多不知 其為女子者。非愚不以至誠相待,實不好破舍妹行跡耳。今在深閨,不便與兄相見,容選擇良辰為兄畢婚。」建章聞 言,舞掌笑曰:「弟與兄相處以心腹,何放置弟於夢中耶。」自是更加歡然。   當日,設酒相待。飲畢,遂請建章於懷遠樓中安歇。庭瑞乃擇定吉辰,為妹子畢婚,使人往接各門親眷。   卻說二姑聞蘭英喜事,更不待接,遂乘轎而來。及至庭家,大姑接進中堂,即使二媳出堂拜見。少時蘭英亦出拜 見,禮畢,復入房中。   時庭瑞與建章,在懷遠樓中閑坐。聞得姨娘到了,遂邀請建章來見姨娘。二姑見了建章,不覺放聲大哭,諸人莫 解其故。大姑向前問之,二姑答曰:「妹昔在大江口所失之子,兩朵白眉,人謂之奇兒。妹痛恨於心十有七年矣。今 武貴人之眉,亦猶是也,目見之而淚落矣。」   建章聞言,倒身下拜,口稱母親。庭瑞驚問,建章泣曰:「先父方山本無子。前告職回家,船到大江口時,弟身 浮江面,有群鳥簇擁於水中。後得先父救起,養育成人。此蓋先父與弟言,弟實不知本來面目矣。今與白眉及地名較 之,豈非弟之母乎。」當下遂認二姑為母,於是滿堂歡慶。   次日,夏松亦來作賀。二姑乃將建章之事告之,夏松喜出非望。忽建章至,二姑指謂曰:「此即爾父也。」建聞 言納頭下拜,夏松扶起,悲喜交集。建章乃喚帶來家丁,吩咐曰:「家中之大廈及莊田,爾所盡知,可暫為撐持數年 ,不得荒蕪家業。」家丁領命,辭歸南康去訖。   自是夏松夫婦得了建章,如久旱逢甘雨,陡然萬事足。當下定了吉辰,使建章與蘭英在懷遠樓中成親。蘭英素知 雅意,建章久慕芳名。才子佳人之境自不等於尋常矣。滿月後遂與夏松歸家,鄉人聞知,莫不稱美。   卻說萬曆皇帝陞殿,連接幾處表文。言江南布政卒,又言湖北學院卒。帝偏觀朝中候缺之官,竟無可以代任者, 乃查告假官員。吏部奏曰:「現有湖南提學回家兩載,探花武氏已滿孝服。方今國家乏人,何不召回京師以應國用? 」帝允奏,乃命侍衛王元齎詔往召二子。   元奉詔往南康,直抵武家。其家人稟稱,探花往吉安招親去了。元乃望吉安小梅村而來。   庭瑞接了旨意,乃設宴款待。席間,元問榜眼、探花何在。庭思妹子之事,今若隱瞞,終久必泄。不如直言,方 免欺君之罪,乃以實告之。元即齎詔至白雲村,選建章進京。   建章得旨,遂整備行裝。約會庭瑞,兩家老幼一齊進京,其家門田宅託付親房管理。自家中起身,於路官府接送 ,十分熱鬧。   不尚兩月,便到京城。遂寓於劉忠衙內。時劉元輝老爺與夫人俱在衙內,忠引庭瑞拜見元輝。秀英重會父母,菊 英亦拜元輝為繼父。是日大設筵宴,一家歡慶。   次日,上朝朝君。王元先俯伏奏曰:「臣奉命至南康召探花,探花已往吉安。及至吉安,方召得狀元與探花來京 ,現在朝門候旨。若榜眼張蘭實屬女子男裝,因自負所學,不聽長上節訓。以至冒佔科甲,今已匹配探花,惟聖上定 奪。」帝聞奏,嘆曰:「今之世,才女何多。可惜女子之才不能為國家之用,奈何!」元又奏曰:「探花本姓夏,吉 水人也。因墮水被武氏救活,探花時方三歲,不知根源,故以武為氏。今適遇生身父母,以白眉為證,乃改姓夏,俱 有根源實跡。」呈奏,帝命平身。乃選庭瑞、建章入朝,授庭瑞為江南布政,授建章為湖北學院。   庭與建謝恩出朝,正遇登、華兄弟乘馬而來。見了庭瑞忙下馬曰:「方才到戶部衙中拜謁兄長,不遇空回。今幸 遇於此,午閑概請到宮中一叔。」庭允諾,當下別去。建章問曰:「此何人也?」庭瑞曰:「此即舍弟,弟在湖南薦 入京師。一名登,一名華,登招駙馬,華招郡馬。」建章曰:「兄薦人真有眼力矣。」正言間,已到戶部衙中。   至午間,張、夏二家共八人至元清官飲宴。秀、菊、蘭三人入內,璧玉、金鸞接著,十分相愛,遂結為姐妹。當 日暢醉而歸。   次日庭瑞、建章各帶家眷分投赴任,劉忠送出城外而回。   卻說湖南楊巡撫接到庭瑞之書,知女兒已與庭瑞畢婚,甚喜。因年邁厭勞,乃上本告老。帝因其為官清正,又憐 其無子,乃賜與黃金千兩、彩緞萬端,令其原職歸家養老。   巡撫得賜,望關謝恩,遂與夫人歸家。到家時將帝所賜金、帛,分賜鄰族。先所有家資分賜僕從,令其自作生涯 ,身邊祇留二童子使喚,乃潔身靜養。   卻說庭瑞到了江南上任畢,聞知楊巡撫已告老回家,乃往拜謁。巡撫囑之曰:「為官須上報君恩,下愛黎民。我 今生幸而苟免矣,爾其慎之。」庭瑞頓首受教。   時菊英來請父母之安,見梅香在母側,似有所思。母因謂菊曰:「梅香原是爾身旁小婢,爾可帶回,應爾使喚。 」菊領命,遂帶梅香回衙。秀英甚喜,乃與菊英共推庭瑞納之,庭欣從。是晚,遂納梅香為妾。

卻說建章到任半年,遂生一子,取名松青。明年又生一子,取名柏青。二子後皆登第,建章乃將柏青以繼武氏之 後。不題。   再說楊巡撫與夫人潔身靜養。至萬曆十四年夏六月,乃召宗族人等與庭瑞、女兒至,謂曰:「我二老壽數已終, 明日辰刻必離塵矣。我已設坐於此,我死之後不宜殯葬,亦不必掛孝。」庭等懼未深信,女兒菊英卻在身邊俟候。   至晚,二老皆冰浴。明日清晨,乃與夫人服朝衣,設香案,望北遙拜。拜畢,遂與夫人並坐中堂,面帶笑容,安 然不動。菊近前視之,氣已絕矣。忙使人報庭瑞,庭至甚驚。乃從其遺言,不殯,客向前奠酒。   於是,候了五日其體如生,眾皆信以為神。庭以此奏帝,帝敕為靖南公祠。是時,遠近皆來朝拜。未及一年,海 內盡聞其威靈。   至於祟幀末年元旦夕,有白光數十丈自廟中出,直沖霄漢。仰現天上,有五色彩雲燦耀。數百里外皆聞空中仙樂 嘹亮,在金陵城內者皆往觀之。將近廟前,但聞風聲猛烈,無人敢入。次日往觀之,廟宇俱不見,惟有平地而已。是 年明亡。後人有詩嘆曰:     當年楚地督軍民,報國無非清慎勤。此夕乘雲登化境,令人千載憶楊君。又有詩嘆張博曰:   布德施仁數十年,暗遭毒害喪黃泉。劉忠夜覺白圭夢,始信陰陽有自然。   再說庭瑞,當日在江南無為而治。母親及家人共享太平之福。後秀與菊各舉一子一女,梅香生四子,俱登科第。 萬曆十五年調庭入京,升為刑部侍郎,後宦至吏部尚書。建章官至都察院大堂。至於萬曆末年光宗即位,天下大亂, 強寇四起,遂皆隱歸田里,俱善終。   後人有古風一篇,以敘其事曰:     天使才星下碧空,茫茫塵世出張公。深仁厚德周時急,正氣猶傳太古風。誤交張宏宏嗜慾,狼心頓起夜肆毒 。傷哉含冤十三年,又見張宏閩中戮。南康武公嗟無嗣,致仕還鄉得奇兒。盡心教子成大器,親眼未及看鳳池。庭蘭 攜手入泮官,翻身跳向鳳池中。佔鱉不用推移力,奪魁全憑造化工。秀拔西江文運起,群星共聚奎垣里。登華秀菊及 璧鸞,各逞奇才爭譽美。千里訂婚蘭秀菊,一線姻緣多往復。紫微省內佳偶成,懷遠樓前心願足。夏松失子子復亨, 亦能顯揚衣錦旋。佳兒佳婦歸來日,破鏡重逢一鏡圓。 前人功業後人評,著眼看時繫我情。紛紛世事言難盡,水遠山遙寂無聲。

憑媒說合則不奇,選妃得配則更奇,布、按為媒則不奇,皇帝主婚則更奇。小梅村成婚則不奇,紫微省配合則 更奇。妙哉!天地奇文盡在此乎。   秀、菊未字之先,已有同夫之語。忠、庭議婚之日,又有願妾之約。論月下之盟,則菊英在前。論議婚之約, 則秀英居先。若其為正為側,全憑秀、菊自論,若庭瑞可以不管。   建章不知張蘭是庭瑞之妹,及其言破,方有驚奇之嘆。二姑不知建章是自己之兒,及其見眉,方有失兒之悲。 知蘭遂得蘭,知兒遂得兒,何其暢快。忘卻一父母又得一父母,改卻一假姓又換一真姓。木之本,水之源,至此自然 而伸。   建章不落方山之手,不至身為探花。不因兩眉之白,安得重會父母。非蘭英之配,亦不能與二姑聚矣。可見天下 事無非自然之理。   今人修仙慕道,多不能成。間或有成者,亦必脫凡體而登仙境。若楊公之為人,不過忠君愛民而已。遂能數極先 知,留凡體以為神像,使人敬之祀之者,豈亦從修道中得來者哉。肉身為神,宜乎永遠不朽。崇禎末年,遂不留肉身 於民間者,何也?蓋公為明臣,不忍見明亡,而先自去也。正所謂與國同休耳。於戲,楊時昌真乃明之第一忠臣矣。

End of Project Gutenberg's Bai Gui Zhi, by Ling Fu and Xiang Chuan 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