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孫子兵法道家新註解
Author : Jingwu Tang
Release date
: January 1, 2005 [eBook #7349]
Most recently updated: December 30, 2020
Language : Chinese
Credits : Produced by Chingyi Chen
Produced by Chingyi Chen
孫子兵法
卷一 計篇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以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 弗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順逆,兵勝也。地者:高下、廣 狹、遠近、險易、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 、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 之以計,以索其情。曰:主孰賢?將孰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 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 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 而示之近。故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預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 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卷二 作戰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而饋糧,則外 內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 矣。其用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 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 兵聞拙速,未睹巧久。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 ,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再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 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 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六 。公家之用:破車疲馬,甲冑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七。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一石,當吾二十石 。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 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共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速,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
卷三 謀攻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 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 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修櫓、 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將不勝心之忿, 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 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 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強,輔隙則國弱。 故君之所以患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 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軍中之事,而同軍中之政,則軍士 惑矣。不知三軍之任,而同三軍之權,則軍士疑矣。軍士既惑既疑,則 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勝。知眾寡之用,勝。上下同 欲,勝。以虞待不虞,勝。將能而君不御,勝。此五者,勝之道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 己,每戰必殆。
卷四 形篇
孫子曰: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 善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也。 不可勝,守;可勝,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昔善守者,藏於 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所謂善者, 勝易勝者也。故善者之戰,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勝不貸,不 貸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故善者,修道而保 法,故能為勝敗正。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 ,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如以銖稱鎰。稱 勝者戰民也,如決積水於千仞之谿,形也。
卷五 勢篇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 使畢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實虛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無竭如河海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 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 ,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還相生, 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 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 弩,節如發機。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 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善動敵 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弗責於民,故能釋民而任勢。任勢者,其戰 民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 戰者戰民也,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勢也。
卷六 實虛篇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戰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 不致於人。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者,出於其所必趨也;行千里而不畏,行 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 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微乎微乎,故能隱於常形 ;神乎神乎,故能為敵司命。進不可迎者,衝其虛也;退不可止者,遠 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 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故善將者,形人而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而為一,敵分而為十 ,是以十擊一也。我寡而敵眾:能以寡擊眾,則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 則敵之所備者多;所備者多,則所戰者寡矣。備前者後寡,備後者前寡 ;備左者右寡,備右者左寡;無不備者無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 ,使人備己者也。 知戰之日,知戰之地,千里而戰;不知戰之日,不知戰之地,則前 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況遠者數十里,近 者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故曰:勝,可擅 也;敵雖眾,可無鬥也。 故積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計之而知得失之策,角 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則深間弗能窺也,智者弗 能謀也。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 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勝,避實而擊虛。故水因地而 制行,兵因敵而制勝。兵無成勢,無琝峞A能與敵化,之謂神。五行無 痝荂A四時無常立;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卷七 軍爭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 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 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 捐。是故,絭甲而趨利,則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上 將;勁者先,疲者後,則十一以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法以半 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 ,無委積則亡。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 ,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 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 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道者勝:此軍爭 之法也。 是故,《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金;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是故,晝戰多旌旗,夜戰多鼓金。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已專,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潰。故善 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潰,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 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 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銳卒勿攻;背丘勿迎, 佯北勿從,圍師遺闕,歸師勿遏,此用眾之法也。
卷八 九變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絕地無留,衢地合交,覆地無舍,圍地則謀,死地則 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令有所不 行。故將通於九變之利,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 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故務可信;雜於害,故患 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以害,役諸侯以業,趨諸侯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不可 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潔廉可辱,愛民可 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 察也。
卷九 行軍篇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降無登:此處山之軍也。敵 若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擊之,利。欲 戰,無附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 唯亟去無留;交軍斥澤之中,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 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陸上之軍也。凡四軍之利,黃帝之所 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處實,是謂必勝,軍無百疾。 陵丘隄防,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 ;止涉,待其定也。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 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 葭葦、小林、蘙薈,可伏匿者,謹復索之,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敵遠而挑戰,欲人之進者,其所居者易、 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 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採樵者 也;少而往來者,營軍者也。辭卑而備益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 也。輕車先出居側者,陣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陣兵者,期也 ;半進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役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 ,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旗動者, 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軍無懸甀者、不返其舍 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言人者,失其眾者也;數賞者,窘也;數罰 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 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多益,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唯無慮而易敵 者,必擒於人。 卒未專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專親而罰不行,則 不可用也。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 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卷十 地形篇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 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 往,難以返,曰挂;挂形曰:敵無備,出而勝之;敵有備,出而不勝, 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敵雖利我, 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 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曰:我先居之, 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勿從也,引而去之。遠形曰:勢均,難 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 六者,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 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 曰崩。將弱不嚴,教導不明;吏卒無常,陣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 ,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 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 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 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居死地。愛 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 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 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 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困,舉而不窮。故兵知彼知己,勝 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卷十一 九地篇
孫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 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戰其地者,為散。入人 之地而不深者,為輕。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我可以往,彼可 以來者,為交。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入人之地 深,背城邑多者,為重。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覆。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疾則存,不疾則 亡者,為死。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 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覆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善戰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待,貴賤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敢問 :敵眾以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給,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 勿勞,并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 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無所往則 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 ,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死,非惡壽也。令發之日 ,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軍者,譬如衛然。衛然者,琱s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 其尾則首至,擊其中身則首尾俱至。敢問:賊可使若衛然乎?曰:可。 夫越人與吳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馬埋 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整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 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無知;易其事, 革其謀,使民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登高,去其 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 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 ,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 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背固 前敵者,死地也。無所往者,窮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 ,吾將使之僂。爭地,吾將使不留。交地,吾將固其結。衢地,吾將謹 其恃。重地,吾將趨其後。覆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 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諸侯之情,殆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 ,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 也。彼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養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權;伸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國可拔 也,城可隳也。無法之賞,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 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 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敗為勝。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并力 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事。 是故,政舉之日,無通其使;勵於廊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闠,必 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 ,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卷十二 火攻篇
孫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 隧。行火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 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四者,風之起日也。火發於內,則軍應 之於外。火發,其兵靜而勿攻,極其火央,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之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 夜風止。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弗留。故曰:明主慮之,良 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 慍用戰;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怒可復喜也,慍可復悅也;亡國不可 復存也,死者不可復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之道也。
卷十三 用間篇
孫子曰: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費日千金。外內騷 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 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 非勝之主也。故明主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 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者。 故用間有五:有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 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者也。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者也。死間者,為 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得於敵者也。生間者,返報者也。 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不能用間, 非仁不能使間。非微不能得間之實,非密不能得間之寶。密哉密哉,無 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聞間事者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 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 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 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 。五間之事,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唯明主賢將,能以上 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所恃而動也。
End of Project Gutenberg's Sun Zi Bing Fa Dao Jia Xin Zhu Jie, by Jingwu Tang